关闭朋友圈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者: 橡皮旎 | 来源:发表于2017-04-15 22:27 被阅读49次

    在知乎上有关于这条问题的答案,最近的一条发布于昨天。

    最早的一条发布于一四年的十二月。

    最高深莫测的理论化回答得到了逾千的赞。

    当然,我叭儿叭儿的嘴里其实并不能吐出什么象牙。看到这里,聪明智慧惜时自律的你应该及时去点左上角的X,去知乎接受洗礼。

    朋友圈,有人也称为juan(第四声),是从三月底的某一天开始停的。

    具体是哪一天,竟然忘了!这对于一个看中仪式感的人来说是很不能原谅的,我理应当在那天的效率手册上记下这一笔“大事记”,然而并没有。因为我只要睁开双眼就得变成机器,只要有靠背的地方就能酣睡的日子来了。应付事实上“应接不暇”的事情已经很累,连续好几天了,我甚至没有翻开效率手册一次、试图去记录规划些什么。

    当现实世界的芜杂连碎片时间都要填满,那么人自然无暇去刷朋友圈。

    关闭朋友圈的客观因素具备了,好像还缺点儿什么。刚刚提到,我本质上是一个很zuo很需要仪式感来满足自己某种欲求的人。在一次和好友聊天时,我突然兴起戳头像进去想看看对方的近况,突然眼前横来一句话——

    你不觉得这话很酷炫嘛?!

    短暂懵逼一阵儿后,不由得向对方感叹——

    “你特么真的是酷毙了!”

    于是很快地做出决定——待到我充分做好准备的那一天,我的时间线也要加入这个行列!

    现在看来,我做到了。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根据自己卸载又重装抹去一切数据的血泪经验看,微信6.5.5版本的用户才能通过设置-通用-功能-选择“停用朋友圈”,而版本6.5.6和6.5.7均无这个入口!另外如果事实上你的手机如果同样默认自动更新而你无力逆转,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关闭朋友圈入口”达到相同的效果,只是没有上述那句酷毙了的话。)

    关闭朋友圈,做这个思想准备有一段儿时间了。

    记得在去年第一次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呵呵笑。想我应该会是那个打死都不会或者“不舍得”去关掉朋友圈的人。在那个小红点的背后,是我没有见过的风景食物体验和思想。我一度认为,一旦关闭这条通道,我会很轻易地和北漂的香港的成都的上海的依恋着的朋友们断交、会很短视地以为同龄的年轻人们像我一样要么无所事事要么时时被低成就感包绕。而事实让他们在外滩的环球金融中心的某层中实习、看七幕出品的话剧、在巴黎学做好看的西点、在摩洛哥讲述被生人温柔相助的故事、在撒哈拉看日出、或者只是在北二坏内驶着的公交上睡着了、抑或在首尔的某个乐天采购化妆品......

    我一度离不开这些他者制造的光怪陆离。

    直到这种兴奋慢慢褪去,变成一种反观自己时产生的自卑。

    直到人生历程改变,同龄的点赞之交们慢慢淡出,朋友圈首页被“同事”、“领导”和越来越多利益相关的人们占据。

    我发现自己开始通过点赞和评论曲意逢迎。

    我发现自己开始分组了。

    我发现自己花费着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措辞和修图。

    我发现与此同时为我点赞的真朋友减少了。

    这时候我发现,是需要一场告别了。

    从关闭朋友圈到现在约莫十天,和一些试过的朋友一样。暂时没有什么“戒断反应”,不管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意愿,都促使我“很适应”目前的状态。

    把对我重要的人、比我牛逼的同龄人设置了“星标”,以便于想起来时能随时点进去看看他们的近况和新活法。

    一时兴起有想分享的事件会私信给具体的人。

    碎片化的时间用来读公众大号们的文章。

    没有了(希望不是暂时的)想分享自己生活的冲动,如果有,就把它拓展为长文字,权当练笔。

    记住了一句话: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意识到你的生活对他人毫无意义。

    就特想让自己变得成熟、有铠甲。

    我把最近因为没刷、发朋友圈和从其他犄角旮旯里挤出的碎片时间凑一起终于读完了一本kindle内测书。虽然书的内容和标题一样有一些无脑的情节和描写、豆瓣评论也多有“读它正是浪费时间”的言语,但相较而言似乎是一种比社交网络更高阶的一种浪费时间。哪怕能在我一年52本读书计划中滥竽充数也是很好的。

    一个丑陋的截图

    下一步,我想知道K的朋友圈为什么有一段话: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From: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

    也顺便去试着理解为什么同事的朋友圈里反复出现一句:

    这本书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守望”。

    其实,更想知道霍尔顿和K的关联,并隐隐觉得教育家们在附庸风雅。

    不看朋友圈的话,聊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闭朋友圈是怎样一种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yo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