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参姐借我的手机给爸爸打电话,聊了几句之后,我听她说:
“嗯,那好,爸爸,咱们回头再说,我先不打扰你开会了。”
我接过手机,一个眼神飞过去,她秒懂,而后哈哈大笑——我就看着她,等她解释。
是的,她挂我电话时向来不带标点符号——“白白妈妈”——干净利索得让人想哭。
她说:“是这样哈……我觉得你并不需要我那么礼貌,对吧?”
我疑惑:“不是……难道你爸就很需要?”
她又笑:“主要我觉得吧……爸爸是男人,更需要尊重,你们女的更需要亲近,我那样对你,是因为亲~”
我们女的……?
我无言以对。
她拍拍我的手,我只得作罢。
她可爱极了,平和、内敛而舒展,逐渐有更深入的各种思考,以及逐渐稳定的三观。
我喜欢这样和她相处着:
松弛,快乐,贴心。
共享,沟通,成长。
当然,还有:
争执,误会,沉默。
反思,道歉,谅解。
这些,还有很多,还有更多。
一路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着,她慢慢长大。
我舍不得错过任何可以陪伴她的时机。
一来因为,我仍然觉得我是最能支持她、也最让她有安全感和信任的那个人,即使我仍然会有放不下的控制、焦虑、评判,可我也一直尽力让孩子了解,这是妈妈的功课。
我也能真真切切感知到,孩子完全收得到我对她更深层面的爱、欣赏、信任。
我能确定的是,我的孩子14岁了,在越来越独立的同时,仍然很期待和享受妈妈的这份陪伴。
二来就是,每次陪伴她的时光,都让我觉得真正的踏实,觉得自己在享受,也在真正的尽心。即使有些时候在陪伴她时,我也在工作——比如昨天,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下午,她做卷子,我备课件——但这种时候,彼此陪伴在一起的安稳,是无法用其他任何能替代的。
当然,相处的时光一定也会有摩擦。
比如本周末,一直期待我把牛校卷子带回来的参姐,从最初的开心积极疯狂刷题,到后来的排斥抱怨迁怒于我,而我从一开始满心的疼爱不够,到最后的气得不行……
还好,没有白熬的岁月。
我已经可以时刻觉察自己,调整方式……去搞定她,和我自己。
而参姐也早已非昨日盲目撒欢小叛逆。
都是老江湖了,气上片刻,倒也能带着遗留情绪,双方共同开启有效沟通:
表达理解,表达接受,
探索目标,探索方式,
表达爱,无条件的爱。
最后达成一致,握手言和,吃顿好的继续甜蜜。
这种真实的陪伴,有温度的沟通,当下面对的摩擦,触手可及眼见为实的细枝末节……才让我看到孩子,才让我踏实,才让我觉得我真正是个母亲,而不只是个称谓甚至符号。
所以,我宁肯调整自己,奔波些,也许很长一段时间会把绿皮火车当做公交车坐,为的就是这份总能多尽点心之后的安稳。
忙碌也许是一种状态,但不该成为借口。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总能找到忙碌中的陪伴方式。
我仍然非常非常庆幸,能遇到心理学,它支持我探索自己,看到孩子的深处,让我即使在越来越忙碌的阶段,却能越来越懂得如何去有效深入的爱孩子。
我是个始终希望能保有自我的妈妈,所以会更加提醒自己,尽可能的对她成长路上的一点一滴保持敏感。
养育之路,从来都是双向的。
作为一个母亲,你总要既能在看到未来的时候体会现在,又能在活在当下的时候信任未来;也要既能在看到孩子的时候体会自己,又能在尊重自己的时候信任孩子——并且,这一定得是同步发生的,才能更好的去平衡每个当下。
是的,这不容易,可往往难走的路最能通往真正的风景。
只有持续的成长,修习,觉察,省思,才能同时关注自己和孩子,才能共同成长,彼此滋养,才能真正完成“养育”这份带着最深福利的功课。
祝你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是什么?其实我并不够清晰。
当回头想想,一直追溯到她还不存在,而我已经开始期待她的那一刻。
那一刻的心,告诉我:
来一个宝贝吧,
我的孩子,能和我一样,
感知这世界的那些妙不可言,
会成为我最有默契的分享伙伴,
而当我离开时,
Ta能替我继续享受这个世界。
——此即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