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人生四层境界的思考——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关于人生四层境界的思考——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作者: 至善福 | 来源:发表于2016-12-14 10:32 被阅读595次

昨天下午才把《中国哲学简史》看完,看完后觉得确实解答了自己中学时所学哲学和历史的许多疑惑,冯友兰大师把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和前因后果讲得非常透彻,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起源到清末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 提纲挈领的回顾了一遍,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确实,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位大师交流。

书中最后一章作者提及了人生哲学的思考,提出人的生活境界的分为归结为四层,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第一层,“自然境界”指的是,一个人按照本能和社会习俗生活,人仿佛儿童和原始社会中的人,他们做各种事情缺乏自觉,或许不知道事情的意义。第二层,“功利境界”则指有的人是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从功利角度出发,利己或者利他,但是他们最终的动机都是为了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要“有用”的。第三层,“道德境界”指有些人懂得世上并不是只有自己,还存在一个社会,它是一个整体,自己的是社会的一部分。基于此,他做的事情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好处,或者用儒家的话说,行为处事是为了义,而不是为了利。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道德的。最后一层,“天地境界”则比“道德境界”更为高一层,这种人知道社会是整体之上,还有一个大全的整体,就是宇宙。人不仅是社会的成员,还是宇宙的成员。一个人就社会而言是一个公民,同时他还是一个“天民”,或称为“宇宙公民”。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自觉地这样做。这种理解和自觉使他处于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称之为在精神上超越人间世的“天地境界”。

从我看来,首先这四层境界应该是不能割裂开来讨论的,人的处世行为可能是跨多层境界的。 处于“功利境界“的人就不一定没有“自然境界“的行为,处于“道德境界“的人也可能有“功利境界”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也可能是有多重含义的。

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来看,这四层境界是有与之相关联解释的。“自然境界”恰是老子思想所主张的境界,主张社会回归小国寡民,回归原始的社会形态,“功利境界”恰是一种常人或者说普通人所处境界,“道德境界”中的人的追求就是成为儒家思想中所说的“贤人”,“天地境界”中人的追求就是成为儒家思想中的“圣人”。中国哲学的目标是为了让人达到后面两种境界,终极目标是为了达到“圣人”,这也是很多中国哲学流派中所认为的通过修身或是修行,人人都可以成“圣人“。

相关文章

  • 关于人生四层境界的思考——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昨天下午才把《中国哲学简史》看完,看完后觉得确实解答了自己中学时所学哲学和历史的许多疑惑,冯友兰大师把中国哲学的发...

  • 随笔 | 浅谈境界

    ——论冯友兰之人生四境界 关键词: 境界 道德 摘要: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的“人生的境界”...

  • 2018年8月28日读《中国哲学简史》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书对中国文化和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想要了...

  • “知命”而无忧

    “知命”而无忧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正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先生的知识真是太渊博了,古今中外...

  • 6-3 四大境界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今天再次翻阅冯友兰先生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讲到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哲学是在...

  • 中国哲学简史: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的最后一章中,讨论了一个问题,人生的境界。 他把境界划分为了4种: 自然境界。...

  • 人的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深度好文)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说过: “人生在世,境界有高下之分。境界高的人,面对、享受的世界大;境界低的人,面...

  • 庄子:人的四层境界

    人生的指路明灯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曾说过: “人生在世,境界有高下之分。境界高的人,面对、享受的世界大...

  • 看书

    同时看西方哲学简史与中国哲学简史 当然是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的阅读,读的过程确实引起思考 但思考的是什么?自己也不想...

  • 品哲学

    读哲学,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首先需要读哲学史。中国哲学可以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人生四层境界的思考——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li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