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否,全在自我

作者: 浅池溶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8-17 15:27 被阅读0次

    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教师联盟暑期共读的第一本书。我喜欢这本书封面的设计,白色的汉字“自己”从平面立起,身后的裂痕,是镂空的、苍劲的“自己”,同时,这个“自己”又是挺立的,超拔的。总觉得这个设计,是提醒我们自己站立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一个人也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这个暑假能加入“教师联盟”共读,真是一大幸事!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读书会,原本也没有想过要交流分享,因为我一直充当的都是看客的角色,我读,我写,但是我不分享,只是静静地看着大家来交流。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突然想尝试一下,或许我也可以尝试一下,尽管我离李镇西老师口中的文人语文老师还差十万八千里,然而我还是想试着,也许经过这次历练,我能发现一个让昨天的我惊讶的自己,这不就是教师联盟公益读书会的意义吗?

    什么是“自己培养自己”

    刚看到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本以为是一部鸡汤文,没想到一读不可收拾。这本书是李镇西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集,由观念与情怀、智慧与技能、讲述与演说、阅读与反刍、行走与思考,五个板块组成,共37篇随笔。创作的时间在2013年至2017年间。从创作的时间跨度和成书形式来看,这本书是集腋成裘式的文集。其中,不少随笔曾经发布在李镇西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上。《自己培养自己》的成书,同时也为一线教师突围提供了范式。作为一线教师,高屋建瓴的理论作品创作,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够得着的。这种基于实践,平常积攒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随笔,再按主题整理成书,是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努力的方向。

    李镇西老师说:所谓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对于我来说,虽然已经走入教坛十年,这十年里也有些收获,但是远没有到让自己惊讶的地步。结婚之前倒是一心铺在工作上,不停地学习,但是结婚生子后,家庭琐事也占据了我不少时间,读书的时间就没了。最近两年才能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但教育类的书籍我真的看得不多,不过关注“镇西茶馆”等公众号号后,倒是浏览了一些教育类的文章,不过自己没有动笔写的冲动。

    直到去年暑假开始,我酝酿着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事儿写下来,但迟迟没有动作,直到寒假我才下定决心开始唤醒自己,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写写学生,写写生活。后来又在简书参加日更,不断磨练自己。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成长经历“四个不停”和“一片爱心”,我才知道原来我在做的事儿,一点儿都不是别人口中的无意义,没必要,反而是自我成长的必须!读写原本就是一个语文老师该做的,能做的,要做的!

    原来我也在学习自己培养自己啊。怪不得李镇西老师说:成长是一种自觉选择,自主发展和自由生长。

    为什么要培养自己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平时学校给予每位老师的鼓励、平台、批评和机会等都是一样的。有时机会来了,我们是否把握住了?是否珍惜了?是否成功了?就像这次分享会一样,按我的个性,我是静静欣赏的大家的精彩交流的人,但是现在我想把我把读书的感悟分享给大家。抓住可以抓住的机会,每一次都能比之前做得好一些,我们肯定会收获成长。     

    教师的成长,只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并不是我一味地追求的,我追求的也是成就感和尊严感,得到其他老师的认可,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得到家人的认可,得到领导的认可,这些都是我心中欣喜的,而那些意外的收获好像是附带品,你进一步就有这一步的收获,无形或是有形,物质或是精神。

    我从书中得到了答案——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用我的爱心去教育,去爱孩子。因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只有靠自己才会“惊讶”自己。

    读到书中《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这两章的时候,深受震撼,我也想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啊,想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沉迷,课堂上没人搞小动作,大家的注意力全在课上,而无心其他……

    李镇西老师说:让语文课堂对孩子有吸引力,这对语文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学问,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气,有胸襟。

    我们身边 很多人考上编制之后,想着工作稳定了,就开始躺平了,还没有工作几年就开始职业倦怠了,但是还有一些人一直在坚持着,阅读,写作,加入到一些团队里,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学问、有思想、有情趣、有才气、有胸襟的语文老师!

    以前我读书很随意,追求快,并没有读到心里去,也很少做读书笔记。自从加入教师联盟的共读,我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读书打卡,每天看到群里的老师读书打卡的群消息,也为跟这样一群同行一起同行而自豪。群里有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通过大家的读书笔记,我也看到了很多同行很善于写作,思维导图做得非常棒,读书也非常多,大家都在进行自我培养,都是我学习的对象,这也就是教师联盟发起公益共读的初衷吧!

    我想只有多读书、多写作,把基本功练扎实了,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眼中有学问、有思想、有才气、有胸襟的优秀的老师!争取做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一个有人文底蕴的人,一个文人。

        怎么培养自己

    看着李镇西老师无论是给老师讲故事,还是给学生讲故事,都能戳中人的内心,吸引人的注意。他提到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擅长讲故事,自然而然的教育,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我觉得其实不光是班主任,任何老师其实都应该善于讲故事,讲故事是非常考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让别人去说教吧,我选择讲故事。

    老师要能聊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愿意把心事讲给你听。  就像我们班小张同学,原本去上武术学校,一年没正儿八经上过课了,九年级转到我们学校,他不会写作文,语文基础也特别差,寒假我给他写了信之后,他说激动得半夜没睡着,因为从他上学以来,老师都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从来没有人这么关注过他,从此他开始好好学习,中考的时候竟然考上了高中。他的家人说从没有想过他能考上高中,太意外了。得知分数的时候,他很兴奋说语文考了八十九分,语气里满满地自豪,因为他从未考过这么高的分数。可能跟别人比,他这成绩确实不咋地,但是跟他自己比,他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端午节,我正带着娃娃在公园玩,突然看到一个女生给我发消息,说有事儿跟我说。我让老公看着我,我走到安静的地方接她语音,她说自从最后一轮模考开始,她就开始焦虑,难以入睡,一直到现在,马上就要中考了,她依然睡不着。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她妈妈让她跟老师聊天,让老师劝解她,说实话,我当时听了很难过。因为这个女生乖巧懂事儿,是个成绩还不错的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而且我明明早上还在提问她,给她鼓劲儿打气,为什么她不当面告诉我呢?我也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她的异样呢,苍白的脸是缺觉的反应,就因为她课堂上从不打瞌睡,我就没有想到她会出问题吗?第二天她竟然又跟我说整天睡不着,她觉得自己考不好,干脆不上了,我真被她这种状态吓坏了,我当时只是听她说,然后给她讲讲自己以前上学的事儿,甚至告诉她我高考复读的事儿,给她打气,我告诉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她能否考上高中,因为考上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位次的问题,我相信她,也让她相信自己,不用给自己压力。

    整个端午假期,我一直在想办法处理她的事儿。我告诉她:不要担忧没有发生的事儿,相信自己,因为你本身就很棒……考试那几天我住校,每天晚上都去她寝室看她,慢慢地她没有那么焦虑了,第一场考试下来,她就不再焦虑了,当天午休就睡得很好了。她说因为我对她好,她害怕自己考不好对不起我,对不起家长。她妈妈很关心她,但是关心则乱,考试那天她妈妈又跟班主任打电话说她夜里没睡着,估计今天考试要发挥问题,班主任本来说中午让她妈妈来接她回去吃饭休息,我当时阻止了班主任这一行为,我说没必要,我相信第一场下来,她肯定会放松,中午能睡着,而她妈妈总是给她灌输睡不好就影响发挥这样的思想,只会让她更焦虑,她在考点休息,我陪着她,也跟学生在一起,这样比她妈妈接走好,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中午我去宿舍检查的时候,她睡得很香。

    她担心我对她好,若是她考不出好成绩,我就会对她失望,其实比起成绩,我更希望他们身心健康。

    学生个性鲜明也好,成绩不好也罢,一味得责骂毫无意义,只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若是我们能寻找他其他的优点,慢慢引导,以研究的心态和眼光去帮扶他们,接纳他们,以一颗爱心去教育孩子们,相信孩子也会亲近我们,相信我们。相信有良知的老师是一定能做好教育,当好教师。

    教师的教育生活没那么惊心动魄,更多的是性能平气和、润物无声、坚守与坚。加上不当的教学业绩考核和管理,教师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一般老师和优秀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在我们抱怨的时候思考、成长。

    我们要想给改变,需要少些抱怨,对不满意的生活和世界有所反应,积极行动,突破原有的生活模式,改变生活状态,换心态换活法,哪怕只是一点点儿改变,就有可能带来“蝴蝶效应”。

    二是要细致地感知生活的美好与乐趣,体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教育写作。

    能把自己教育生活中有感触的事儿写下来,就是一种积累、沉淀,否则,和,不然头脑风暴再多,最终都会淡忘消散、这样就没有法去感知了。我们一旦写下来,必然会思考,会咀嚼,甚至是反刍,这样事情背后的一些道理自然就会透析出来,成为自己成长的精神营养。

    其实,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每一次的成功都是起点,每一个教训都是财富,每一次创造都是庆典,每一次超越都是惊喜......这样的成长,多有意思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与否,全在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ll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