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微信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任何节日都变成了全民狂欢的借口。教师节占满朋友圈,感恩的论调屏屏可见。可回想我们受教育的过程,真正给自己的学习与成长带来质的影响的老师有几个?
我梳理了一下,我成长过程中,直到工作近10年,才找到学习“真正”的乐趣与意义,而带我入门的老师,是自我觉醒, 是知识付费。在工作后,认识了不少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无数次感叹:如果小时候的成长中能认识这些人,也许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正好,我想起了几个跟教师有关的几个案例,很想记录下来,谈谈我对教师的理解,同时也透过它来观照一下自身:
有多少人经常会陷入“我以后是要去做**事的,这种重复、机械和低等的事情我怎么能做”的思维误区里?这个概率应该是相当高的。
一、学学心理学,做一个让家长眼前一亮的托班老师(小学)
很少有人会对托班老师寄予厚望,好的托班老师可遇不可求。截图是朋友孩子的托班老师发的,分析小孩情况准确、到位。乍一看,我们都感叹这老师是不是学过心理学。非常厉害!对待孩子能如此用心,还能如此专业的我只见过这一个!
但万一你专业,你跟同类的人不一样,让家长刮目相看,你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0292/88a62b93e7729d26.png)
二、把老师这个职业诠释到极致,做学生心中和成长历程的指明灯。(初中)
大部分的老师把教书真的当成教书,书上的知识讲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依次向上叠加。然后让学生陷入题目的海洋中难以抽身。我前段时间去做反洗钱的考题时,大量的考题都是***是_____年发生的?我很难想象,这种毫无意义的题目竟然还在告别学校后不断上演。
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我们也不需要学习这世上所有的知识堆砌。强行灌输的知识也无法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后只能沦为考试的工具,而丢了人类最需要的思考环节。
我身边曾经有这么一位好老师,但他影响的不是我,而是其他同学。但他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我。让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人应该永远带着某些固有的标签生活。
初三时他教隔壁班,班里有几个“差生”,调皮捣蛋、成绩倒数,一直以来是老师们放弃和责骂的对象。但这个老师来了之后,跟他们说:“没有天生的差生,只要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老师的鼓励下,有1-2个孩子成绩从倒数直线升到正数.....
这就是我真正佩服的老师的原型。激发学生内心的信心和目标,所有的问题学生都可能改变。可惜的是,这几个学生太依赖这个老师,当老师没有继续教他们之后,我不清楚后面的故事如何发展。
三、把家教这件“小事”做好,居然做到了教育行业又一巨头。(大学)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上次演讲学而思是如何创立时说:他在北大读研究生时做家教,就在想,每周就上1-2个小时,学生周一到周五要在学校上课,要想通过2个小时时间弥补一周5天的课程几乎不现实。
于是他就想各种办法,通过2小时家教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里面有一个孩子因为进步大,家长很开心,就将身边朋友的孩子都介绍给他,这样就有了小班,慢慢的不断在扩大,他逐渐发现一个人的力量和精力渐渐不够了....这就是学而思的前身。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励志的故事,我听完后就想到了自己,我大学时也有过非常短暂和失败的家教经历。给一个小朋友做语文辅导,做了几次就被家长“婉拒”了。我得到的教训:
1、不经思考的行动可能是徒劳。小看了这件“小事”,把家教完全当成按小时收费的“家教”。
2、完全不了解这个学生的特点、喜好、短板和想要达到的目标,跟家长沟通少。
3、没有理解语文的本质,也没有深入去学习、理顺整个语文学习的逻辑、脉络和学习方法。
这就是我们跟巨人的思想上的差别。我相信学生时代做过家教的同学肯定不少,但有几人能像张邦鑫那样深入问题的本质去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把孩子当成“产品”来养,打造一个极致的“产品”?如果把语文看成一台机器,一台有自身逻辑的因果关系的美丽机器。而深入探究这台机器运转的本质、规律以及性能特点,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也许就能带来改变。
四、如有机会,想做一回寒门学子老师(备注:我也来自山里)
孩子是没有分别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有分别的是身边的环境、父母和条件。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也许拥有的选择权和看世界的窗口会更少。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一些声音,让我感觉“山里孩子是被社会间接放弃的一类人”,喜欢说“那些娃儿们他们没有大志向,跟他们谈理想根本没用,人家要的只是玩具和游戏”——哪个孩子一出生就知道人生梦想?城里孩子天生就拥有梦想?天赋?智慧和思想?我不信。
山里孩子本身受制于闭塞环境、有限的有效信息量、极少的资金和很多不争气甚至拖后腿的父母,他们的起点虽不一样,但为什么要给所有山里孩子定性,他们就活该一辈子待在农村,无法改变命运?
少数人选择去支教,完全是为了粉饰自己求职简历,让面试官觉得“这是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应聘者,但事实上,他们对山区孩子的处境却丝毫无法感同身受,更无法奋力去为他们的境遇去争取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你赢得了面试和工作机会,但应该永远无法赢得山里孩子的尊重。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开始想:作为一个从始至终身在其中的人,我应该为山里的孩子们做点什么。
不是从人间底层爬出来的人不明白,那些孩子真正需要唤醒的,是价值观的建立、观念的觉醒和求知的欲望。并不是他们愿意安于现状,自甘堕落,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关爱与悉心教导,他们从来都不知道,知识似青山连绵不息,思想如河水奔流不止。外面的世界有多丰富,知识的海洋是如何浩瀚,人生的追求可以远远超出眼前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而老师的意义就在于此。
虽然我不能交给他们具体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知识,但,如果我去,我想在观念上、思想上、视野上,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启发和思考。也许偶尔能改变极少数人的人生方向。大学时小杜也这么评价过我,说我应该去做老师,能改变一些内心渴望改变而不自知的人。
教育没有贫富之分,学习没有科目之分,课程没有年龄之分,而互联网是实现这一切的工具,它可以让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知识盛宴。
五、人的大脑就是用进废退的过程。
大脑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刺激大脑的某些部位,某些特定行为就会出现。但是大脑非常具有可塑性,大脑用的越多,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连接,神经突触就会越发达,神经的枝枝叶叶就会更丰富。反之,大脑用的越少,主干越明显,枝枝叶叶不多,不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渐渐退化了。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阅读,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改变大脑的连接。增加系统2的使用概率,减少系统1的冲动情绪决策概率。
所以,任何孩子都有机会,有选择,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
六: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跟出身无关。
最近刘强东新闻一出来,有些微信群里的有色眼镜又抬头了。“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心理扭曲”,“出身教师、医生、公务员家庭的小孩,三观正”,我惊讶这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思考逻辑。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0292/14b4a720ce2cb94e.png)
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两个自己,一个是系统1(情绪)控制,一个是系统2(理性)控制。两个小人会经常打架,最后谁胜利取决于每次内心对战后的情况。这两个系统,不是只有农村孩子有,城里孩子也有。一件事情发生,只跟这个人本身有关(包括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父母三观、社会影响)。否则,城里人的各类事件,该如何归因?三观太正、太有钱所以生活无趣然后...?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1、启迪内心的智慧、光芒,思想。
2、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能激发学生内心最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坏孩子”、“落后生”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3、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生以学习为乐的习惯和爱好。多少人大学时、工作后再也没有捧起过书?
4、翻转式学习:
①精熟教学法:不按上课时间、不按统一课程安排推进教学进度,而是按每个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推进。
②知识地图:惭愧的是我在上学时从来不知道这些学习学习的理论,这是真正事半功倍的理论,是让思维柳暗花明的理论,也是串联整个知识的一个图谱。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