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战争,其实并不是,只是一个不理解老师的孩子与老师置气的过程。
小家伙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角色转变的不好,还依然沿袭着小学的状态,致使与老师在很多要求和规则上出现了冲突,而且他本身还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好动惯了,这不就与老师产生了问题。
问题出现都是正常现象,人要成长还真的遇到问题,没有问题也无法成长,对于遇到问题这个事情,我一直坚持对我儿子说,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必然的,你现在遇到问题多,你未来遇到的问题就会少,不然等你以后步入社会,遇到问题就不会像现在还有人帮你解答,迁就你了。
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总是以自己的喜好来评判。所以老师要求严格一些,他的不适应就产生了,就像化学反应一样,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反映,尤其是在刚进入初中时期。
但是他却有些接受不了,他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了。于是选择了与老师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不在与老师交流。
为了帮助他更好认识问题,我选择了倾听他的不舒服,以往我一定会批评、勒令,并要求他听话。可这一次我决定换个方法,我认同了他,我说爸爸和你在一起,爸爸知道你不舒服了,你刚才表现的是愤怒,你很生气是吗?可是你的生气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他也知道,他生气的结果并不好。不仅自己错失了听课的内容,还让自己情绪产生了波动,影响了自己学习。因为这次生气,作业进度也非常缓慢,晚上还要熬夜写作业。
于是,我继续和他沟通,那是不是说生气带给我们的结果,与我们最开始想的并不一样。但我们并不吃亏,因为这次的关注,我们知道生气可以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这个就是赚到了。
除了接纳他的情绪之外,告诉他这个生气可以给他带来什么?我又和他沟通了一下问题,好动这个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会影响到什么事情。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当他在我接纳他情绪之后,分享这些的时候,他很欣然的倾听和思考了起来。
他似乎懂了,也似乎因为我倾听和接纳他,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孤单吧。反正当天时间里,他没有再爆发情绪,而是很平静的完整了作业,安静入睡了。
但这样的反复过程还是持续了2天半,虽然他觉得自己状态调整过来了,可小孩子怎么会这么轻松就转变了呢,成年人都很难做到,何况是小孩子。既然接纳,就不是空话,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如何反复我都是平静的接纳,让他感受到,他不孤单,情绪的出现也并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在第三天的晚上回来,他才露出了笑脸,说老师表扬他了。他和老师的战争结束了。
通过这个事情,我忽然明白,接纳孩子并不复杂,但需要耐心。只有我们选择了相信和忍耐,孩子才能更好的认识问题带来的情绪,才能懂得将情绪和问题剥离对待,才能真的帮助孩子懂得如何面对情绪,如何处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