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
01
一百多年前,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这句简洁明了的话,简直可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
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突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他勾引朋友的妻子,导致她自杀,这些都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家人、朋友和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忍冷酷,对世俗的一切表现得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最终,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娶妻生子,与世隔绝,终于创作出了改写世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但在得了绝症之后,他叮嘱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他画在房子四壁上的壁画,一件杰作就这样化为乌有……
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整个故事。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棒的文学著作。
阅读时的酣畅淋漓,阅读后的余音绕梁,心灵对话的洗礼,种种极致的文学体验,甚至超过了《三体》。
人这一辈子,未必势必要读《三体》(毕竟《三体》对个人兴趣和科幻文学水平的要求较高),可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月亮与六便士》。
02
正如书名《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约等于人民币六毛钱)象征世俗的生活。
但是,直至我读完了整部小说,既没有出现月亮,也没有六便士。
有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感性与理性的对比。
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情与理智,构成这部小说的四大主题。
小说里,斯特里克兰的人物原型是后印象派巨匠之一的高更。
斯特里克兰在生命终结之前创作的这幅画的原型,是1897年高更在塔希提岛创作的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139cm*375cm,现藏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最右端,地上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婴儿,象征生命的诞生;中间一个正在伸手采摘果子的青年,代表生命的成长和成熟,也隐喻亚当摘取智慧果,人类得以发展;画面最左端,坐在地上双手抱头的老人,代表生命的死亡和终结。
这些人物和画面上其他的男男女女,以种种不同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欢乐与痛苦,以及时间的流逝。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代表幸福美满的爱情和生活;远处一个低头沉思的女人,象征着孤独,或者人类自我的反省。画面最右边的狗是尘世生活的象征,最左边的白鸽是死后灵魂的象征。
背景中的再生与复活女神象征生命的轮回和人类的精神信仰。画面中间仰头摘果子的青年最为醒目,将整幅画分割成左右两半,象征着人类智慧的泉源,精神的生生不息。
这幅现代绘画杰作,打破了以往的构图规则。从立意来看,这幅作品展现了人生的三部曲、时间的流逝和人类的精神信仰。
这幅作品整体以大自然为背景,没有远景,人物、植物、动物处处填满,给人一种局促、紧张、呼之欲出的强烈感觉,一种无可抗拒的生命力,从而凸显了原始野性的回归及生命意义。将近四米的恢宏长卷,以绿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色彩单纯,构图开放,意义复杂,极为神秘。
这幅作品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塔希提创作,将人类的原始记忆、宗教信仰和凡俗生活进行了完整的提炼和浓缩。这种追问,既是一种来自精神的伟大哲思,也是人类情感记忆的凝结,最终生命通过艺术得以升华,从而达到最高的精神涅槃。
倍感惭愧,我同小说中的主人公“我”一样,对绘画了解甚少,并没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所以,在小说的开章前,我仔细端详着那一页的伟大杰作,并未能感受到艺术本该带给我的美妙绝伦。
直至通读完全书,再翻回来仔细揣摩,才第一次体会到它的独创性。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这是最终极的精神追问。
小说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问,最后被付之一炬。
暗示着:当人类的精神性抵达了它自身,它便超越了自我与他人、肉体与灵魂,它就在它自身中守护住它自身并且为了这个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艺术杰作。
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槃。
付之一炬正是涅槃的象征。
原来,如此深邃而又震撼。
03
当布兰奇因斯特里克兰不爱她而绝望自杀时,斯特里克兰说: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真是讨厌,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
爱情是一种病。呵,这嘲讽了多少人的爱情观啊。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语说: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每个人的爱情观,都带着自己的秉性,所以因人而异。毛姆对爱情的刻画和分析,既不是道德审判,也不是非理性表达,而是一种富有启示性的价值分析。
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它有时能够激发人的艺术感性、创作本能,有时又是欲望的牢笼。
爱是港湾,也是枷锁;爱是欲望,也是灵魂寻求的另一种更高的爱或自由的表象。
爱是虚幻的真实,是暂时的解脱,但灵魂似乎要去寻求另一种更大的、难以捉摸的解脱。
在这部小说里,没有道德审判。
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贱、神圣与凡俗,在这部小说里并非二元对立。
斯特里克兰不惜一切代价,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
它揭示了一种原始的人类激情和创造本能,这是一种对真实生活的绝对追求,既是对自然的追求,也是对美、对真理的追求。
艺术是永远的感性。
04
书中具有借鉴价值的启示,不胜枚举。
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中最有趣的是艺术家的个性。
艺术是情感的体现,情之所至,人人都能理解。但我承认,批评家如果对技术实践没什么知识,很难说出真正有价值的观点。
作者应该从写作本身,从思想的宣泄中获得快乐;至于其他,都不必介意,一本书或成功或失败,或赞誉或诋毁,他都应该淡然一笑。
作品见真我。装腔作势,只能暴露空虚。滥竽充数,最终会被发现。冒充个性,无法掩饰平庸。对于目光敏锐的观察者来说,哪怕是一个人最漫不经心的创作,也会泄露他灵魂深处的秘密。
对女人的分析——
麦克安德鲁夫人和大多数女性的见解相同:男人抛弃深受他的女人,永远是畜生,但是,如果他真这样做了,女人的过错其实更多。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如果一个女人爱上你,除非拥有了你的灵魂,她才肯罢休。因为她很软弱,控制欲极强,没有什么能让她满足。她心胸狭窄,憎恶她无法掌握的抽象事物。她满脑子现实,嫉妒理想。男人的灵魂在天际游荡,女人却想将它囚禁在自己的账本里。
对爱情的诠释——
柔情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需要有甘愿示弱的态度,保护他人的愿望,尽心竭力、取悦对方的渴望;爱需要无私,或者至少将自私隐藏得了无痕迹。
爱给予的真实是虚幻,而且,明明知道是虚幻,却依然爱得义无反顾。
爱让一个人比原来的自己更丰富,也更贫乏。
对人性的解剖——
我那时还不懂得,人性有多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虚伪,高尚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
常言说,痛苦使人高贵,这不对;让人行动高尚的,有时是自满得意;而痛苦,往往使人变得心胸狭窄,充满仇恨。
也许,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很看重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别人是否重视我们对他的看法很重要,如果我们对他的看法没有影响到他,我们就很讨厌他。我想,这正是人性虚荣最痛的创作。
手执术刀,解剖人性,刀刀透彻。称毛姆是个精神医生,毫不为过。
05
毫无疑问,注重分析是《月亮与六便士》最卓越的艺术特色。
这是毛姆所独有的思想意识流,是现代文学的另一种高超表现。所有的人物和情感,在他的手术刀下都变得异常清晰。
正因为这种分析,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自我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所有的冲突才显得异常真实,所有人生的临床问题才显得刻不容缓,亟待治疗。
此外,最令我折服的,是他独具特色的写作技巧以及游刃有余的笔锋。
小说的第一人称“我”:贯穿全文,穿针引线。
“我”的见闻是片断性的,“我”知道的事情也不确定真伪,一切仿佛都是真实的,一切又极不可靠。
小说中,毛姆不说自己是写实还是虚构,总说自己对真实的事情所知甚少,借他人之口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甚至讲完了还要说也许不值得相信。
这是一种最为真实的虚构。
这是一种极为高超的小说技巧。
无论是小说的作者还是读者,都像置身于一场平常而又奇异的旅行。旅行虽有目的,但也享受到了落花流水、走走停停的意外之美。
“我”是谁?是深陷于错综复杂的凡俗之中的我们:对于他人的生活无从知晓,只是凭着臆想,做出可能的判断。
这是一个真实、不断成长的我。
这是自我的反省,成长的感悟。
06
《月亮与六便士》问世于1919年,距今正好100周年。
它的现代性,它的超时间性,让我再度对文学作品的意义,肃然起敬。
在100年后的今天,读到这本震撼心灵的著作,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它带给我这样多的启示:关于艺术,关于自我,关于理想,关于生活。
对艺术的理解、对人性的冲突、对理想的抉择、对生活的意义,我想我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感悟。
“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终极的精神问题,没有人能告诉你真正的答案的,你要勇敢抬头,满怀勇气,用整个灵魂去探索。
在这个用世俗的成功、浅薄的幸福来定义你的世界:
你应该被金钱照亮,还是被梦想照亮?
你是希望枕着六便士,还是月亮入眠?
你敢不敢,用一生证明这句话是对的: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