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85559/8010c1b8c6aa40af.jpg)
2018年对我来说真是惨淡的一年。
持有的银行股,也只比两年之前稍微盈利一点,还不如放货币基金。
价值投资持有的上海机电,持仓亏损30%。
量化策略这部分还行,跑赢了指数20个点,不过依然是亏损的。因为比较激进,没有进行止损,目前还亏损了6.17%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港股打新,这是今年唯一盈利的一部分。
正应了之前所说的那句话,港股打新是2018年最确定的投资机会。
总体来看,今天的投资业绩不好。总体亏损为12.44%
不过我觉得这也是黎明前的黑暗,因为大笔的资金已然不多,所以我开始进行了指数基金方面的定投。
银行股不是我的能力范围,所以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配置的仓位相对重了。
价值投资上的尝试,之前屡有斩获,今天在上海机电上,可算是遭受到了挫折。这让我更加深切的认识到,买价值股,不要祈求一步到位。
价格已经很低了,但是价格还可能会更低。可惜啊,这个股票已经持仓很重了,不然我还想买入更多。
总体投资业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原因,以及个人资产方面错配,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
那港股打新为什么能够盈利呢?
本来我也是挺迷糊的,只是回测的结果很好,就一直沿用着。今年学习“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的时候,才了解到背后可能涉及到的金融学理论。
根据策略的逻辑,是认购新股之后,首日就立刻卖出。
那么为什么首日卖出能够获得收益呢?
毕竟很多人第一印象会觉得,港股破发的几率很大,其实是不适合进行IPO的。
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这里引用一些文章里面的原话: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杰·瑞塔,他做了一个研究,他发现1980年到2001年间,美国有6000多个IPO,上市第一天的收盘价比发行价格高了快20%,而同期大盘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7%到8%左右。
收益率如此之高,不是因为别的,主要原因是发行价被压低了。
为什么会这样?
有两个理论尝试进行了解释,分别是赢者诅咒和信息瀑布。
所谓的赢者诅咒,其实是指我们这些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一般买不到定价低的新股,而买到定价过高新股的概率又很大,结果就亏损了。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那么只会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大部分人退出新股认购,导致IPO流产。
所以新股上市时,发行商一般都会将发行价压低,给信息劣势的投资者一点风险补偿,这样投资者就不会轻易退出市场了。
而信息瀑布呢,则讲的是跟风行为。IPO的认购,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存在先后之分。
这样的情况下,前面人的行为就会给后面的人带来影响。前期认购的人越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那怎么避免这样的情况呢?压低发行价,把初始的投资者吸引过来。
港股打新收益的背后,其实是IPO的压价。
但这就是全部了么?
还不是。
我们知道,除了买得便宜是赚到之外,卖的贵也是。
IPO在一级市场可能会折价,在二级市场还可能会溢价。
当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其实会更加乐观,进而资产的定价也会更高。
企业家一般也会在这样的市场下发行IPO,这也是为什么牛市的时候新股扎堆出现的原因。
这就是IPO的择时。
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知道,新股不适合长期持有。
我设定的港股打新策略,在首日不论如何都要卖出,无形之中就符合了这一点。
今年港股打新的情况怎么样呢?
这是其中一个券商的实盘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5559/10791b01eafa6dd0.png)
不得不是,其中有一些运气成分,因为其中不少破发的新股都没有中签。
在15000投入资金这个档次,我回测得到的最优结果,期望的年化收益是77.5%,比实盘还要低7百分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5559/f48c87d59dfa1241.png)
今年破发的新股不少,尤其是在下半年。但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取得这样的收益,也算是蔚为可观了。
想要获得更多关于港股打新方面的只是,欢迎加入知识星球“量化港股打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3985559/43d1fc0f9233649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