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的文字要有突袭感/作者:邵明

好的文字要有突袭感/作者:邵明

作者: 房作者_0970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05:30 被阅读0次

——突袭,是指出其不意突然攻击。
[图片]
今天读到洁尘的一段文字——“好的书就像是捅了读者一刀。这其实是我希望的,我希望被什么东西捅上一刀,让血脉畅通起来,让那种淤积的状态释放开来。”
这使我联想到作家苏童的话——“最好的散文和小说都有一种突袭感,有突袭感的作品就在于真实,让人为之一振。”
如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攀爬栏杆就是一种突袭感。还有曹文轩在《黑魂灵》中写到爷爷的死亡—— “他只给自己做了早饭,他没有叫爷爷起床,他知道爷爷再也不会吃早饭了。”
小说《杜一笙》第三章/归来/《我的爷爷、奶奶》一段的摘要——“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妈妈抱在怀里,我揉了揉眼睛,感觉脸上湿润润的,一看妈妈在流泪,泪水滴在了我的小脸上。妈妈告诉我奶奶、爷爷被送到老家的乡下去了,不能再回来了。我想起了前几天邻里同学的爷爷、奶奶被一群人押走的情景,泪水夺眶而出,心里叫着奶奶、爷爷...。妈妈把我紧紧的搂在怀里说,孩子哭吧!妈妈陪着你一起哭。”
我当时码到这里也真是眼含着泪水,这是否属于突袭感,我不知道,因为我是作者,而不是读者。小说是虚构的,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奶奶,我没这个福分。然而,我邻居的爷爷、奶奶也确实是因为“逃亡地主”而被遣送回乡下。可我的泪水因何而来?因我的母亲;因母亲所日夜思念,而我也从未谋面的外婆。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曾经说明——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在另一个地方,他又指出杂文和现实生活“切贴”,“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够移人情”。战斗是杂文的生命,它必须具有现实的内容;但杂文又需要给人艺术的享受,发挥感染和陶冶的作用。
看来,拿起笔做刀枪,还真是那么回事。可问题是,如今上飞机、上火车,现在连上医院都要进行安检,对刀进行管制,更别提投枪了。所以说,要“让血脉畅通起来,让那种淤积的状态释放开来。”很难,来点,突袭感还是有可能的。陈丹青的一段采访,他说——“90年代朋友去美丽国,告诉他,国内歌厅的小姐被抓后,兜里一般都有三样东西:一只口红,一只安全套,外加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现在可能只剩下《文化苦旅》了。

相关文章

  • 对文字要有敬畏感/作者:邵明

    ——秦皇“焚书坑儒”而使其遗臭万年 (网上截图) 古人说:名字名字,名是给事物加个称谓,字不是,字是文的后身。文者...

  • 归宿感_作者:邵明

    对于归宿感而言,有信仰的不成问题,如信佛,信基督的,没信仰的就成问题了。 比如原来在体制内的,单位就是归宿,尤其是...

  • 获得感_作者:邵明

    要让网民有获得感 小编语: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

  • 惰性与文字/作者:邵明

    ——视频将使你远离文字 我曾经听过有梁文道主持的一个读书节目,有许多名家岀席,如许子东、阎连科等,其中有一个话题就...

  • 文字游戏/作者:邵明

    ——东风与西风 (网上截图) 老了跟不上形势了,连羊与阳都搞不清楚了,是该淘汰了。昨晚,我发微信祝朋友圣诞夜快乐!...

  • 《伤逝》读后感_作者:邵明

    读《伤逝》有感而发 鲁迅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所写的短篇小说《伤逝》,据说有着他的亲身经历;读者就是习惯把鲁迅当作小说...

  • 盼望_作者:邵明

    今天看早新闻,看到督导组领导参观了上海市静安区大楼非公经济企业工会。非公经济就是私营企业,私企也会有工会?咋回事啊...

  • 回顾_作者:邵明

    到简书来学习码字要近半年了,半年来坚持日更从未间断,“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回顾从码博客到自己岀书...

  • 大话_作者:邵明

    我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冯唐:2019年关于医疗的十句大实话 我选了第六句与大家分享——中国医疗从来是、现在是、在...

  • 汗颜_作者:邵明

    这是微友,犀牛书店日值小庄发在朋友圈里的推文截图。 推文里有这么一句话:“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的文字要有突袭感/作者:邵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rk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