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里定律——给写作者的纪律

20里定律——给写作者的纪律

作者: 林小工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01:34 被阅读0次

    最近听到一个讲座,经济学家为了研究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如何成功,选取了两支1911年去南极探险的队伍作为案例,研究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特质。

    通过研究他们的日志,发现第一支队伍不论天气晴好或是恶劣每天必须走20里路,这支队伍最后率先到达终点并安全归来。另一支队伍不但比第一支队伍晚到36天,而且在回程无人生还…

    第一支队伍的策略有些顽固而反直觉:为什么大好的天气不趁机多走一些?不要输在起跑线嘛?为什么恶劣的天气还要一寸寸往前挪,逆风而行?第二支队伍的策略则看似符合天时地利人和:好天气时狂飙突进,尽量向前推进,占据优先位置,利用坏天气安营扎寨、养精蓄锐。他们起先也确实领先于第一个探险队。

    然而结果证明,没有纪律、看天行事的策略彻底失败了。

    漫长的行进中,低温、疲劳、孤独、恐慌…这些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人的体力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在一个艰苦的长期目标进程中,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成功特质是:纪律。“20里定律”成为第一支队伍在艰苦环境下保有生存的体力和韧性的关键。

    我们的文化中对discipline(纪律)的理解是听话、守规矩、服从命令。而且常常联系到的是个人行为而非团队纪律。其实纪律的真正含义远远不只如此。

    我们对“纪律”常常忽视了这个重点——节制。我们知道怎么坚持一件事,但很少知道坚持到什么程度应该停下来——忍住内心蠢蠢欲动、继续冒进的诱惑,忍住他人暂时领先的得意和嘲笑,你要坚持,更要为了坚持忍住!你需要知道如何为坚持设限。

    比如说,在多变复杂的环境里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这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赛跑,是一场与孩子协作的团队项目。当其他家长在报班、争夺名次、抢夺资源…绝不输在起跑线上,摆出冲刺的姿态时,需要的不是耗尽体力的盲从,而是纪律——与其疯狂追逐跟风,不如每天心无旁骛走好自己的20里路。

    巴菲特在描述他的投资时说:“投资的诀窍就是在那里,看着球一个接一个抛过来,等待球到你最拿手的高度。如果人们大喊,“挥棒啊,你这个笨蛋!”,直接忽略它们。

    这是他投资的纪律:等待需要节制,忍受嘲笑需要节制,甚至应对鼓励挥棒的诱惑更需要节制。纪律不只是遵从挂在墙上的行为规条,最重要的是不受任何干扰、对深植内心的规矩奉行不渝。

    前几天知道,一个朋友利用每天早上固定的一小时,与他的两个外地的朋友一起在微信里读书,每人轮流念一段,再稍微讨论内容。即使他那个时间开车,他也不停下,其他人读而自己尽量听。刚好那天我坐在他车上,也颇有兴味地听了一路他们读书,他说:就每天这短短一小时,不到半年他们已经读完了七八本书。

    不管环境如何多变,每天坚持20里,这其中不只有坚持的力量,更有魅力的是这仅仅20里,不多、不难、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有一句话叫“一个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走得远。”为什么?一个人,容易失去节制,虽然快,但只凭着一腔热情,容易无聊疲累、容易偏离方向、容易半途而废…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彼此搀扶,缓慢又稳定,如同那个机敏智慧的雅各所说:要“量着在我面前群畜和孩子的力量慢慢地前行” ,否则,“孩子们年幼娇嫩,牛羊也正在乳养的时候,若是催赶一天,群畜都必死了。 ”(创世记33:13-14)

    一个作者最容易犯的也是没有纪律的错误。很多人说,我是依靠灵感的,灵感来时,洋洋洒洒,没有灵感时,一个字也不写。然而这样写几年,可能只是像周期性癫痫发作一样,一时间焚膏继晷、写得心神耗尽,一时间闲云野鹤、多年颗粒无收。

    靠纪律而非灵感的作者,无论环境如何,每天坚持写一点,不需要多。村上春树写小说时,规定自己一天只写十页。再不想写,也得写满十页,再想写下去,也得停;就是这每天十页,让他成为一个稳定高产的作家。

    是的,不是每天坚持走20里,而是坚持每天只走20里。哪个更难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里定律——给写作者的纪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vk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