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新来的同事待了2-3个月就走了。当时还在想,他确实也不太适合这个岗位,他是跨专业进来的,底子不厚,很多事情导师已经说了很多遍了还是不得要领,每次做事都要导师给他善后。因为一起开晨会,接触的还比较多。
可是那天和新来的同事一起吃烤肉的时候,发现他们眼中看到的同事t和我眼中看到的完全不一样t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那可是排全国前五的专业;他之前也在一家世界500的建筑公司上班,主要好像是做什么管理,他离职的原因主要是每天都要爬楼,而且每天要7-8点下班,不安逸;即使是准备我司面试前的考试,他之前没接触过python语言,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高分通过了。
大家给他的评价是名校毕业,人很牛逼。而且他家境好,家里公务员比较多;家里已经给他在重庆买房,帮他还月供。
嗯,为啥他在实际工作的表现跟外界跟他的定位有这么大的误差呢?他的导师其实已经超nice了,跟他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但是感觉他做的一切都是附在表面,没有深入,不能静心;交代他的事情,他犯的错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低级错误,特别是跟开发打交道,总是会做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想来他换工作跨界确实挺大的,当前对编程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工作中与人打交道的模式跟其他工作不太一样有些关系。加上他没有摸索出正确之道,后续受到的批评更多,基本没有肯定,信心大受打击,而同门师兄弟都表现的还不错,有对比伤害更大,这会让他找不到价值感,从而产生放弃这份工作的念头。
如果能体谅到他的跨专业,身上的傲气,再多一份耐心,还有就是及时调整他的工作内容,找一个与人打交道比较多的岗位,可能一切会更好些。
跟那群新人聊天的时候,还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的90_00后对工作看的其实比较淡。t同事离职时,另外一个同事问为啥大家不劝他,大家在新人群里说劝了啊,大家都劝他要走就早点走。他本来说干到年后的,大家说要走就走,为啥要等到年后,元旦不香吗?又有人说,想走就赶紧走,为啥非要拖一段时间呢?就这样,第二天这个同事就提了离职。
感觉现在的娃儿也真的是,拿工作就像儿戏一般,可能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也可能跟他们的世界观,工作观有很大关系。
新人的培养也要因材施教,也要因地制宜,而且新人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都需要多了解。其实带新人还真是一门艺术活儿,它需要管理学,也需要了解点心理学。反正尽量做好吧~
唐大千作品 博物馆插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