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上映的《导盲犬小Q》吗?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将一致导盲犬的故事徐徐道来,从寄养生活,到训练,成功成为导盲犬,而又和性格糟糕的天才糕点师李宝庭配对。
李宝庭开始的不配合,可是小Q还是不离不弃地坚持着一只导盲犬的工作,直至后来救了李宝庭,才被接受,然后一起生活,成为朋友,因为眼睛而无法更好工作的李宝庭甚至可以说是被小Q拯救了,原本黑暗的世界变得充满色彩。
在影片最后的生离死别,更让人沉默感动。
“我以为是我选择了你,其实是你选择了我。”
但这样的故事似乎只是存在电影了,而在生活中总是存在矛盾,或许是导盲犬太少,很多人对导盲犬的认知也很少。
喜欢狗狗的人是很多,因为狗狗大多乖巧,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去和它们玩耍,但着仅限于普通的宠物。
导盲犬作为工作犬的一种,我们更需要去理解,而不是任凭自己的喜好去接触。
它们牺牲了童年,必须丢掉调皮的天性,培养稳定的情绪。
它们牺牲了玩乐的时间,大部分的狗生不是在训练,就是在为主人服务。
它们牺牲了对食物追逐的本能,面对再好吃的东西,它们都必须保持克制。
……
而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做主人的眼睛。
有人或许是因好奇而去挑逗导盲犬,但导盲犬会顾及主人,没有跑开而是默默移开了脚。这是它们的专业,也是尽责,却不是我们做出无脑动作的理由。
导盲犬在中国确实很少,相对数量达1730万人的视障人士,导盲犬才200只,可谓杯水车薪,或许也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人对导盲犬显得“无知”。
甚至连和主人的日常外出也常受到委屈和歧视。

这是女子代替导盲犬真正的主人高先生所作的一次实验,被粗鲁的拒绝乘车,而狗狗也很是委屈,它敏感地知道,都是因为自己,“主人”才没办法坐上车。
理解总是说起来很简单,却总因为一个个主观意识而被忽略。
我也一样,在没有看过电影前,也不清楚导盲犬存在这样那样的忌讳,但不妨碍我在电影之后有新的认识。
或许我们对导盲犬的认识很少,但总能从别人的口中,从他主人的口中知道一些,耐下心去理解很难吗?
就像我们或许不清楚具体的关于导盲犬可以乘车的交通条例,但他的主人知道,甚至有相关证件,不知道导盲犬工作时不能被打搅,但身边有人知道并提醒……
耐心一点,善待导盲犬,起码看过这篇文章你也知道一些,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