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冲动、感性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在我们决策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前面我们讲了关于决策出错的机制,今天我们介绍几种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决策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大脑作出决策的方式依靠自动决策完成,而这种决策方式通常缺乏理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决策时增强主动性。
图片来自pixabay1. 主动要求作出选择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经济萎靡不振,很多企业受到波及,但有一家慈善机构却并未受到影响,甚至获得的捐助款增长了85%,他们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做决策起到一定的帮助。
这家名叫“聪明宠物慈善机构”的非营利组织,与一家盈利性公司——“聪明宠物公司”取得联系,在其旗下零售店的付款出增加了捐助提示。
客户在付款是会跳出“是否为无家可归的宠物捐款?”的提示牌,下面的选项中有捐赠金额,还有一个大大的“否”的按钮。
正是这个显示牌,帮助这家慈善机构获得了高额善款。而这种机制背后正式运用了要求客户主动做出选择的原理:客户付款原本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大脑已经可以自动完成决策,所以我们可以一边付款一边打电话做其他事情,但有了这个选择,客户就必须付款的时候思考这个问题,不被大脑自动决策程序带走,理性分析后展示自己的善意。
这种策略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经常使用,比如你不想让孩子吃太多糖,而当你把糖放在眼前时,孩子就很容易多吃。所以你需要告诉孩子,每天只能吃两颗,吃多了会肥胖,而且更容易蛀牙,再把糖放在孩子平时不太去的地方。
孩子原本下意识的顺手吃糖的行为,就变成了每次拿糖都要主动思考,是否还能再吃一个这个问题,这样就减少了孩子吃糖的概率。
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你需要在给出选择前掌握足够的信息,比如捐款的案例,在设置选项之前需要掌握足够信息,以便客户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采取行动。所以不需要告诉客户钱花在什么地方,无家可归的动物到底是什么动物,而提供的选项中包含有拒绝的选择,这些信息就足够开启客户的善意,顺利完成善款捐赠了。
图片来自pixabay2. 做出预先承诺
有些时候,我们会愿意为了未来采取更好的行动,当下做出一些延迟满足感之类的决定,的在心理学上叫做“预先承诺”。
比如我们不希望孩子玩手机,最好的做法不是严格禁止,而是为玩手机设置更多障碍,比如把手机放在孩子不容易够到的地方,把手机里的游戏删除,每次孩子玩的时候都要重新下载等等方式。这样孩子每次要玩手机之前就要做出选择,是不是要去拿手机玩。
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摸机率。当然这种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成人。
预先承诺这种方式主要针对那些有拖延症,或者由于懒惰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问题。这种方式操作也很简单,首先确定未来的一个更好的行动,第二步提升不完成这种行为的代价。
我告诉女儿,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3集动画片,而如果超过时间,那第二天就一集都不能看。有一次女儿看了4集,超过了规定,于是我明确提出第二天必须接受惩罚。第二天还跟她分析,如果每天看动画片,两天就能看6集,而如果一天看了4集,那第二天就要惩罚,两天只能看4集,明显是按照我们规定行事更好。有了这种承诺,她也更愿意遵守这个规则。
图片来自pixabay3. 合理简化选项
大脑处理信息速度太慢,所以为了提升处理速度,我们可以把选项进行简化,减少大脑的思考难度,更有助于大脑作出理性判断。
比如你开车在高速上行驶,前面有个加油站,油品比较差,价格还很贵,下一个加油站在30公里以外。车上是50L的油箱,每百公里耗油8L,但车上油不太多了,车辆显示油量还剩10%,你会选择那个加油站?
高速上需要快速决定,不然你会错过这个加油站,但你无法快速判断是否能支撑到下一个加油站,所以保险起见,还是马上去加油站。
但如果车辆显示还能行驶40公里,你多半会直接选择去下一个加油站去加油,因为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车辆足够跑到下一个加油站,做出更好的决策。
所以,无论是我们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还是在给别人设置决策环节,都需要合理简化选项,让结果朝着理想目标前进。
我想让女儿早点睡觉,所以我就给她两个选项,早点睡明天带她去公园玩,不然就在家玩积木。
我肯定不会告诉她,如果今天八点睡觉,明天早上9点就带她去公园,如果9点睡觉,明天就只能在家玩之类的选项。
简化对方的选项,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好的理性选择,从而达到我们希望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