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小莉抱怨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总不愿意跟我说话?”思考再三,我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家长要参与孩子的成长。
小莉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责任心都很强,因此,也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平日里,忙得顾不上孩子,周六周日又给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辅导。她对自己班级的孩子非常上心,唯独没有用心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当她给学生辅导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点零花钱,到楼下玩儿。楼下有一个币子厅,孩子就非常愿意到那里去玩。久而久之,等小莉发现的时候,儿子却已经玩游戏上瘾了……
父母无数次劝说都没有改掉这个玩游戏上瘾的习惯。后来孩子勉强考上了一个省内的二本,也勉强地毕业了。毕业后,父母劝他找份工作,可是父母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他对游戏可谓是情有独钟,就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专门玩起了游戏。除了吃饭,基本不走出他的小屋,也不愿与人交流。
缺失父母的陪伴,孩子就像脱了僵的野马。
生活中不乏小莉这样的例子。比如,有的家长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去外地,甚至出国打工,还有的家长起早贪黑地忙于打理生意,而无暇顾及孩子,总会把孩子交给保姆看管。
这些家长为了补偿没有陪伴孩子的歉疚,就会给孩子钱。殊不知,金钱不仅弥补不了孩子的父爱或母爱,还容易让价值观不成熟的孩子沾染上一些令父母终生悔恨的恶习。
总会听见家长,尤其是男家长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多数愿意跟妈妈说话,而不愿跟爸爸说话。究其原因,爸爸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很少参与孩子的生活。渐渐地他们与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代沟,致使孩子有什么话都不愿意跟他们说。
反观那些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孩子会把他们当做朋友,无话不说。
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一个案例,有个孩子沉迷于网络,父亲很苦恼,找到她诉说并寻求帮助。李教授告诉他,跟孩子一起培养一种爱好,什么都可以,比如跑步,打球,游泳等。
这位父亲选择了跟儿子一起学打乒乓球,请了教练,也跟教练沟通了此事。开始孩子不会玩,也没兴趣,在教练的鼓励下,逐步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每天父子俩还要比几场。起初,是父亲每天喊他去,后来是他催促父亲去。渐渐的这个孩子不再迷恋网络,也更愿意与父亲聊天。
一个母亲怀胎十月生下孩子,而一个家庭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把孩子养长大成人。这个期间,是孩子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责无旁贷。
如果你还有“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我说话?”这样的疑问,就请你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我们要牢记孟子的这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