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少有偶然性。就像巜项链》里借项链常见,丢项链是偶然,但因为这个偶然,玛蒂尔德和丈夫的日子都转了弯变了轨,人生完全不一样了。
“偶然”的魅力并不在于无中生有的巧合。这看似偶然情境下的事件,多少意味着在真实的生活中,杀戮并不总是精心策划的。年轻的杀人犯因冲动杀人以后冲进了一个小院子,院里是年轻的母亲和孩子。她内心恐惧但却柔顺地和杀人犯交流沟通,使他放下戒备,没了杀戮的冲动。但女邻居的来访又增加了偶然性,又产生了新的误会,让年轻的母亲又陷入了新的纠纷中,那就是因为男性杀人犯而产生流言蜚语,她被迫报警却被折返送钱的杀人犯听见,杀戮又瞬间起来了。偶然性就这样神奇而突发,就像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讲的那样:“世人极少深思熟虑而后自杀(但不排除例外)。激发危机的起因几乎总是无法核实的。”有很充分的理由去自杀,就会有理由把他拉回来,这种事情总在发生。除非有冲动,譬如突然受辱,绝望的人得不到安慰反而受到嘲笑。加缪就此说过一句无比透彻又戏谑的话:“应当弄清楚出事当天,绝望者的某个朋友是否用满不在乎的口气跟他说过话。此人罪责难逃。因为这足以把他逼上绝路——所有未了的怨恨和厌倦统统促他坠入绝境。”
小说中偶然的杀念是一个意外,却又是必然的、难以回避的意外。这就是小说的魅力,相比难以置信的可能,令人信服的不可能才是小说家要关注的。辛苦建立的信任在什么情况下会坍塌?流言蜚语的破坏力有怎样的缘起?她如果不打这个报警电话,会有怎样的后果?女邻居散布的谣言会淹没她吗?她的丈夫会信任她吗?一个老公长年上夜班的家庭,门口突然多了一双别的男人的鞋子,女主人说得清吗?
灾难有时如同命运拨错了电话,就像小说中的女主人,她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想了各种办法与罪犯周旋,却依旧难以克服内心对名誉可能遭受的非议与损伤的恐惧。这三层张力既展示了小说家的谋篇布局,也展现了设计之外的偶然。这是我喜欢短篇小说的原因,被小说家照亮的一刹那,有着无穷的可能,可能是柳暗花明,也可能是万丈深渊。是的,那种你一旦凝望就无法逃脱的深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