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后端数据量大起来之后,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玩数据’。就像一捧沙子,左手换到右手,右手指缝间分流而出,再由另一双手接住。
所以作为产品经理,不仅要知道数据从哪来,还要理清楚获取数据之后的运算逻辑、异常规则,以及异常情况、数据日志等等。
本文继数据库之后,梳理了数据交互笔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
一、跨服务器数据传输
1、公司的后端数据之所以存在不同的数据库上,本质是为了解耦数据,提高单个数据库的运算速度。多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其本质就是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方式:MQ(队列)、http接口、otter、爬取、导入。
2、MQ适用于公司内部,数据量大,规律性强,批量往来的数据。一般的配置是一方推出增量数据,另一方被动消费,像排队进厕所一样,不用设定频率。
3、http接口是最常用的。叫 interface,也有的叫 protocol
如果数据源是一缸水,那么接口就像是凿了一个口。所以接口必须是在数据源这边,由数据方定义接口。
接口规则就像过滤器一样,设定推送前的筛选、转化等运算规则。这就是接口的核心内容。
接口交互数据可以是主动推送,也可以是请求获取。
主动推送一般是数据生产方一旦更新,则触发推送,将所需字段对应值传递过去。
请求获取就是数据需求方传递请求参数(请求参数一般是一个条件,比如时间)。数据生产方则按照协议响应,给出满足条件的数据到请求方(也就是返回参数)。
4、接口定义是开发的事情,但产品需要确定出范围:
接口定义的规则是什么、传参和返回参数是什么、重复传参时是跳过还是再次获取(一般都再获取),必传参数是什么,是否回传接收结果给数据生产方。
比如下图:每小时/次取对方表中第一页最新的50条数据。超过的数据下个小时继续取。
5、确保接口获取的数据及时。
除了生产数据需要及时向下游推送之外,还有基础数据的更新也需要及时给下游同步,有时要做到同时。
方法是两种:触发式和定时脚本。
触发式就是一旦一个参数值满足条件则触发。
脚本式一般用在请求获取数据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数据源什么时候更新,所以一般用定时脚本执行请求任务。
请求的频率需要与更新的频率相协调。比如:每次取6小时内更新的数据。每2小时取一次,则不会有问题。但是若每天取一次 就会有漏掉。也就是取数据的频率要高于更新频率。
6、数据量大的时候,可以用otter:
方案1:直接请求对方的接口:数据多的时候 请求就多,会占资源
方案2:为保证数据本身及时,OTTER是最好的,也就是库对库的传输(一般一个公司的才这样)。
otter 方法:①、数据全在一个表中。②本地库建一个相同的表。
7、爬取数据
一些第三方公司为了保密,会把文件存在网盘或网页上,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协议公司约定好账号密码,登录到SFTP筛选出需要的数据然后解析后保持到本地。这也实现了一个服务器之间的转移。
8、导入:数据量大的,且有规则数据也可以通过导入的方式。
文档一般用csv格式,文件较小,兼容性好。然后需要定义好excel表格对应字段的关系即可。
上传时需要对文件检验,建议方案是一旦一处错误,就全部不予导入。
9、爬取第三方数据的防止丢包机制
案例:到SFTP服务器抓取并解析字段,写入数据表。
方案:
①断抓补抓:比如: 4号抓修改时间为3号的数据。5号断抓,则6号抓取4、5号的数据。7号抓取6号的数据。
②抓空补抓:网关的 每次抓取若抓空(获取的数据是0个)则下次继续抓。直到三次都未取到。则不再补救。
二、数据写入
1、先落地到中间表
如果获取后还要再本地进行规则运算,则最好先落地到中间表,再由中间表写入最终表。
比如从A系统获取的数据取到B系统,要进行分摊后再写入表。那么最好先落地到B系统的中间表,然后再由中间表写入目标表。
好处是,正向数据:可以异步处理,A——>中间表——>最终表,互相不影响。逆向数据:一旦数据异常,则方便追溯原因。
2、去重规则:设置去重规则,以便再重复获取数据时更新、插入或者跳过。
注意去重规则一旦改变,则需要考虑到历史数据对新数据的影响,因为二者的判重维度不一样,可能会有交叉。
3、数据日志:目的是记录数据的来龙去脉,追溯以分析bug
产品经理告诉开发加日志,开发就会再后台加,因为log4j开源代码定义了5个主要级别的log:FATAL、ERROR、WARN、INFO、DEBUG,一般可以配置INFO或DEBUG级别的日志。
如果需要保留的时间长,则可以将其保存到本地。
本地的需求可以展示给用户看。比如可以从以下维度展示:
4、单进程锁
脚本执行的频率的时候,为保证数据是按单进程执行,不交叠,就要设置单进程锁。比如一小时一次,8点没执行完 9点就不要执行。
另外在跑数据的规则上面,不要设置8点跑更新时间7点的,一旦小故障,就容易漏取。正确的要么是更新时间为当前之前更久的,要么就以状态来限定, 比如取is_use为否的。
5、同步基础数据的时候 是否提前过滤
比如A系统维护了用户基础信息(其中有个状态为是否启用),B系统取用,但不做数据维护,只有启用状态的能用,那么是否只取启用状态的到B,还是两种状态都取。
答案是:在数据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取全量。
原因之一:若启用状态的用户忽然被A系统禁用,那么可能该用户在B系统的生产数据报错,这时候到中间表看状态就可以看出来问题,而不需跨系统或跨部门沟通查证。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