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产假临近结束,为了便于哺育孩子,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们正式告别西直门,搬到了昌平郊区(我的工作地点在复兴门)。从此,骑小蓝单车20分钟到单位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搬家前,住所离单位5公里,自己却经常起晚,不得不在吃早饭和准时上班间做选择:如果在家吃早饭就会迟到,只能偷偷地溜进办公室;如果不在家里吃早饭不会迟到,扛不到午饭肚子就会咕咕叫。起床后,吃还是不吃早饭,成了每天的一道难题。
这个难题在搬家后就更为严峻了。新家离单位28公里,根据有昌平生活、学习经历的朋友们的经验,我更觉得这个难题似乎无解了。
然而,真的如此吗?当初并没有想到的是,我搬到新家已两月有余,竟然神奇地实现了每个工作日都早1小时到达单位,悠哉地享用早点,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从容与愉悦。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诀窍有两个:时间管理和改变自己。
一、时间管理
(一)初衷
久闻13号线早高峰的恐怖,我想要达到的合理通勤效果是:既不想迟到挨批,更不想被挤到窒息。因而,我需要对于出门时间和相应时间的公交或地铁拥挤程度做到心里有数。并且,每天将近3小时的通勤时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白白浪费太可惜。以往跨上单车,听两个得到专栏就到单位了,一路刷新知的感觉挺爽,但路上没法及时练习,进行复盘总结,导致输入效果一般。现在通勤方式换为公交+地铁后,时间更充裕了,也解放了双手,因而有条件进行较为系统的主题学习,比如听完圈外小课音频后完成选择题,思考应用题的回答思路等。
(二)策略
第一步:任务分解。我将起床至到达单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即起床、洗漱、学习、步行、等候、公交、地铁等。
第二步:精确记录。记录每个阶段的开始和持续时间,精确到分钟。
第三步:找到规律。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后,基本能将上班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的误差范围。
(三)实战
以某个工作日起床至到达单位,下午准点下班的时间流水记录为例。
全天通勤总用时约2小时40分钟,上班通勤约1小时10分钟,下班通勤约1小时30分钟。
起床(约15分钟):早上闹钟5点响,5点15分起床。
洗漱穿戴(约20分钟):5点35洗漱完毕,穿戴齐整。
学习时间(约30分钟):洗漱完毕后到出门前的时间用于思考、写作,6点05分出门。
步行时间(约15分钟):离家到公交站(4)+公交站到地铁站(2)+地铁换乘(4)+步行到单位(5)。
等候时间(约5分钟):等候公交车(3)+等候13号线(1)+等候2号线(1)。
坐公交时间(约30分钟):6点12分上公交车,6点42到达13号线上地地铁站。
坐地铁时间(约20分钟):坐13号线时间(15)+坐2号线时间(5)。
下班仍采用地铁+公交的方式,不背包,节省排队安检的时间,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下班总用时与上班相差不多。
二、改变自己
(一)善用理性因素
1.设立目标+分析关键因素
在小课实践之前,我想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搬家后的不迟到,即工作日8点30前到单位。后来转念一想,要达到不迟到的效果,就一定要经历早起的阶段。而能否早起,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早睡。因此,我发现,如果能做到早睡早起,我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拥有一系列早睡早起带来的超棒的体验:比如独享一段清晨的黄金时间、从容地开始一天的奔波、吃一顿热气腾腾的营养早餐……
经过以上对关键因素的深入思考,我逐渐明白,我最想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逐步培养起早睡的作息习惯,让自己享受早起带来的种种好处。短期来看,要达到的目标是工作日早睡早起:晚上23点前入睡,清晨5点15之前起床,7点30前到达单位。长期来看,要将早睡早起内化为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让自己乐在其中。
(二)借助感性因素
《变革之心》一书中,作者发现,改变发生的顺序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看见-感受-改变。我们看到(想象的)东西触动了我们情感,这种情感会激励我们做出改变。那如何借助感性因素来激励自己改变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
1.“胡萝卜+大棒”调动情感
“胡萝卜”意指通过列出早起能够给自己带来的种种积极结果,正向激励自己做出改变。可以在脑海中回顾早起带来的各种美好的时光,让自己充分感受早起的快乐。
“大棒”意指通过恐怖化晚起可能导致的种种消极后果,负向激励自己做出改变。比如,为赶时间花大价钱打车,却堵在早高峰的路上;排很长的队等候公交或地铁,还要面临挤不上车的风险;浑身狼藉的到单位,还可能挨老板的臭骂,更别说吃得上早餐了。
2.小处做起,获得认同
“小处做起”指通过对目标进行分解来降低实现难度,“获得认同”指通过获得队友(也就是我的妻子)的支持来增加实现目标的动力。这两个方法的结合,真是如虎添翼。比如,以往自己总是睡得很晚,很大原因是很多事情没有按时处理,于是将洗漱时间一拖再拖,导致经常晚睡。与队友商量之后,我们决定刻意设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小仪式:在21点之前洗漱。21点洗漱的时间期限,倒逼了我们提前规划时间,高效地一起完成用餐、洗碗、奶娃、哄睡的步骤。21点洗漱后,我们再留出半小时到1小时时间总结回顾一天、增加夫妻的沟通交流。
(三)制造情境
1.调整环境
对我个人而言,搬到郊区的这个客观环境督促着我要早睡早起。你也可以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来帮助自己快速入睡,比如柔和的灯光、舒缓的轻音乐、远离电子设备等。
2.培养习惯
“如果你每次要做某件事时都需要思考一下,那么你很可能不能长久坚持地去做这件事。”选择是最耗费心理能量的事情之一,而培养习惯可以给自己建立一种自动反应机制,在特定的时点让行为自动产生。比如,临睡前将第二天的穿戴物品提前规整好,洗漱后穿戴整齐再利用黄金时间学习、出门前提前准备途中的学习材料等。
3.找到同伴
改变自己,脱离舒适区本来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但是,有了同伴间的相互鼓励,你会更有力量,做出改变。你不妨像我一样,向那些对你有积极期待的家人、同学或朋友说出你的目标,邀请ta们与你同行。就算无法同行,ta们也将给予你正向积极的监督、鼓励和反馈,让他们一起参与到你改变自己的活动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