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易经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简友广场
纯粹外来的佛经文化,缘何能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提并论!

纯粹外来的佛经文化,缘何能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提并论!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1-14 23:22 被阅读0次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本质上都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而且三者都具有辅助王化、教化民众的社会文化功能,以追求社会的安定和谐与人生幸福为目标。

    其中又以佛教文化最为特殊,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是一种纯粹的外来文化,在两汉之际,翻过“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经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便迅速与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文化的面貌及其发展路向,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更为奇迹的是,佛教进入的土地,早就有了极其丰厚的文化传承,从尧舜到秦汉,从《易经》到诸子百家,几乎把所有想得到的空间都填满了,然而这种纯粹陌生的异国文化居然浩浩荡荡的进入,并且能够有效普及,究其根本,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佛教文化深入剖析人生、永远聚焦于人间。

    佛教能够深入中国大地,正是因为其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弥补了原有中国文化的不足,不同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概念;道家无为而治的洒脱性情;诗人文士纠结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修辞,佛教永远聚焦于人间的生、老、病、死,探究着摆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中国文化的兴盛和那些辽阔而宏大的问题紧密相连,莫说与君王社稷、名节气韵息息相关的儒学,就连仙风道骨的道家文化,也都难以脱离人生浮面,但佛教却能看破一切,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与每一个人始终相关的人生和生命的课题上来。

    佛教触及了他们的共同难题,所以即便是一代鸿儒,听到经诵梵呗也会陷入沉思;即便是凡夫俗子,听到晨钟暮鼓也会怦然心动。为了摆脱出活痛苦,追求精神上的禅定,整个社会兴起了一股“禅悦”之风,佛教文化迅速走向中国化,与中国文化融成一体!

    第二,佛教文化的可操作性和切实参与感。

    佛教的戒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切实参与感,增加了佛教的吸引力,让人觉得佛教可信。不需要高深的文化底蕴,甚至不识字的人也能参与其中,著名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就是大字不识几个,但也能成为开宗立派的得道高僧!

    佛教繁琐的戒律恰恰让人觉得佛教可行。佛教戒律虽然步步艰难,但却步步明确,乍一看与佛学的最高境界未必对应,但只要行动就可以让修习者慢慢收拾心情,由受戒而学习入定,再由入定而逐渐萌发智慧,洗去心头污浊。

    佛教追求的“戒、定、慧”,就是这样一个个程序,即使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能时刻隐约窥见佛学的最高境界,最终到达纯净的彼岸。

    第三,佛教文化强大的弘法团队,彰显其强大的魅力。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一批批和尚、法师、喇嘛、活佛的举止言行、服饰礼仪就吸引了众多目光,他们的德行善举也成了人们读解信仰的直接范本,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和洁净的生活,向广大佛教信徒展示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恶口的善行;不蓄私财、不做买卖、不算命看相、不诈显神奇、不掠夺和威胁他人的戒律;同时坚持节俭、勤劳的集体生活,静心修行!

    这样的僧侣团队,日常行为是劝善救难,宣扬思想又不强加于人,常常给人一种感人的形象,深受民众欢迎,比起传统的诸子百家门徒,佛教文化从组织的有序性、参与的严整性、活动的集中性等方面,都大幅领先于其它组织。

    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富二代文化人李叔同,从少年的风流不羁、中年的历经沧桑,到晚年看破红尘,选择归入戒律森严的南山律宗,避开现代文化人过于聪明、过于潇洒的毛病,终成为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然而虽然佛教的信奉者、朝拜者多得难以计数,但真正领会佛法、读懂佛经的寥寥无几,这也跟佛教文化的艰深、复杂有很大关系,并且佛经原文大多是梵文,在流行传播中很有难度,接下来的日更就开始静心研读佛经,希望能有所领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粹外来的佛经文化,缘何能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提并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nz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