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是一种非常好的了解自我方式,包括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具体来讲,自我觉察就是:个人知道、了解、反思、思考自己在情绪、行为、想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变化及发生的原因。自我觉察意味着一个人开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让觉察的自我从心智中分化出来,把自己的心智作为一个对象来加以认识。
自我觉察首先感知自身带给自己的信号,疼痛,不舒服,或者是情绪,行为等等状况。如果你感到自己的情绪不高,烦躁,不爽等等,你可能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就像得病你会首先感觉不舒服一样。就必须要进行看医生。糟糕的心情,情绪就是在告诉你,你可能需要调整一下了。
自我觉察首先感知身体的信号,身体,情绪,行为。然后可以进入更深层次的体察,进入心智层面,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我的心智模式是怎样的,我的信念,价值观,还包括更深层的对于你的身份,你的精神的体察。
古人云:我每日三省其身。只有自我觉察,才能有反思,才能有改变,才能有成长。
自我觉察不是自我关注
自我觉察不是自我关注。自我为中心。相反,把自己放在环境中,观察反思自己的行为。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人在社会要追求和社会,他人的和谐相处。所以,真正的自我觉察是把自己放在环境中,不仅体察自己的感受,行为,也体察和周围人的互动,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是否和谐?是否合适?
自我觉察的分类
自我觉察,可以是对当下的觉察。我当下的心情如何?我的感觉怎么样?我的身体有哪部分疼痛?我的迷茫是什么,为什么会迷茫我应该做些什么?
自我觉察还可以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的觉察。我当时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那么生气?为什么会给孩子吵非常的气愤,我为什么会变得这样的气氛,我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觉察是反思的前提。所以觉察的第一步是不评判的观察,并忠实地记录自己的当时的情绪行为语言旁边人的反应等等。
而反思是第二步。思考为什么?我为什么会那样?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我应该怎么样会更好,是不是有更多的角度,其实是不是有更多的认识和更多的角度来自于阅读感悟,我为什么那样生气,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我能做的,只能是控制自己让自己关注在那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等等。
如何进行事后自我觉察呢?
1,准备。 独处,安静,准备纸笔,记录
2,不评判的觉察
身体层面:当时我的感觉,情绪是什么?知道自己 在想/想过 什么,在干/干过 什么?为什么当时这样想/这样干?我这样想/这样干的影响是什么?
心智层面:这是我的一种模式吗?
他人与环境:别人怎么看,怎么做的?
结果:后果是什么?
3,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可以做些什么改变这个结果?我以后要怎么干?怎么想?
明白自己为什么 这么想/这么干,准备怎么干?
一定要落脚到我可以做什么去改变,而不是其他!
3,当下的觉察
我当下的觉察:
自我反思:以平和的心态充分感受当下内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自己与内在做积极的互动,从而去调整对外的情绪和行动。
当下,我是怎么想的: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什么?所以我能做些什么去改变?我要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行为负责。
我的情绪,
360反馈:人有自己的盲点。所以自我觉察是不够的。还要配合360度反馈,保持开放心态,以接受别人的反馈
如何练习自我觉察
正念,打坐:帮助自己更好地专注。
记录。通过记录可以让自己聚焦于自我状态。可以简单记录,当前的状态,为什么,以后可以做什么改变。通过记录就可以梳理自己的思路。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不加评判地书写自己的情绪,自己和自己对话,从而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