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桥相见,代王刘恒似乎被动地答应了周勃、陈平等群臣请求,登上帝位;实际上他这一谦让却争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太仆夏侯婴也就是滕公与东牟侯刘兴居,迅速清理了皇宫,引导天子法驾三十六乘,到代邸迎接刘恒。“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即刘恒当天夜里进入未央宫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连夜拜令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并辖制南军和北军;把兵权交给了这个独具慧眼的宋昌。命张武为郎中令,命其负责宫中朝上的内外事务。宋昌和张武都是代王刘恒认为可信赖的故旧,均被委以重任。两相比较,可见代王刘恒其实对周勃、陈平等大臣还是不放心。并留有后手。他连夜下达一道诏书,在简要述说诸吕擅权谋逆被诛之事后,写道:“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即说朕初即帝位,因此要大赦天下,赐给百姓男性每人一级爵位,赏给每百户女子一头牛和十石酒,让百姓聚餐欢饮五日。西汉时的汉律三人以上无故聚集饮酒,要处以罚金四两;众人饮酒须得依法批准。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日,下令原来的琅邪王刘泽迁为燕王。刘泽本为刘邦的远房亲戚,汉高帝十一年他以将军身份随刘邦平定陈豨之乱,俘虏了叛将王黄,被刘邦封为营陵侯。在齐哀王以诛诸吕为名发兵时,他险被齐哀王吃掉,所部被夺走;后来到长安参与了诛诸吕的行动。孝文帝刘恒迁其为燕王,是对他的重用,但他在位第二年就死了。辛亥日,刘恒正式即位,“谒高庙”即拜谒了刘邦的庙。然后他将“右丞相陈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即提升了周勃、灌婴的职务,而陈平的职位有所降低。同时“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即给周勃增加一万户的封邑,赐给他黄金五千斤;给陈平、灌婴各增加三千户的封邑,赐给他们每人黄金二千斤。给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各增加二千户的封邑,赐给他们每人黄金一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金一千斤。阳信县的故城位于沧州无棣县东南三十里处。
人事调整完了,该表奖的表奖了,刘恒接着就进行改革。十二月,他提出“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即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正道所在。其基本功能是禁止暴乱引领人们向善啊。现在违法犯罪已论定的人,却要罪及他们的无罪父母、妻子、兄弟等家人,甚至收为奴婢;这种做法我很不赞成。你们商议改变一下。
此言道出了身为皇帝的刘恒对法的价值的认识,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诛连之法的反对。其关于“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的思想,即使今天看来仍很深刻;代表着刘恒对治国方略的选择,以及对法律功效的认知。可皇帝刘恒的想法却遭到相关部门的反对。他们说:“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即说老百姓不能自我管理,所以朝廷要制定法律来禁止他们做不该做的事。实行相互牵连、一并治罪的制度,是要他们心理上彼此牵挂、行为上相互监督;使他们重视违法犯罪所带来的恶果。这种做法之由来已很古远,我们认为按照传统行事比较便利。
这种意见显然是守旧且不合时宜的主张。孝文帝刘恒说:“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熟计之。”即说我听说,法律严明公正则老百姓诚实守法,定罪适当则老百姓心服身服。况且管理百姓引领其向善,是官吏之职责。现在的官吏既不能正面引领,反过来又以不公正的法律给老百姓定罪并惩罚他们,这是反害于民、逼使其走上暴乱之道的行为啊。
此言说得更为具体,提出了法律的公正与不公正、定罪量刑适当与不适当的问题;还提出了官吏不能引领百姓守法、反以不公正之法给百姓定罪量刑的严重恶果。法律的公正与不公正、刑罚的适当与不适当,这些问题即使今天也广受关注并有所争论。可见孝文帝刘恒的目光视野远比一般人高远。大臣们一听,这皇帝有这么深刻的思想,都心服口服;纷纷说:“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即说陛下您对民众大施恩惠,恩德甚厚,您这目光和思想的高度非臣等所能达到;请让我们奉您的诏令,废除收帑和连坐等法令。孝文帝刘恒这一做法可谓青史留名,其法律思想值得今人研究。废除了连坐制度之恶法,免去了一人有罪、全家受刑的残酷刑罚,理应免去了灭族等无比残忍的手段。这对培育人们对生命的尊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百姓安居乐业都大有益处。而废除收帑制度将直接增加家庭的劳动力,有利于促进人口生产和社会生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