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由吴晓乐的同名小说改编。吴晓乐用自己八年的家教经历,面对不同的家庭,不同性格的孩子为背景,写下了九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九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思考。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个故事:小伟的妈妈在失败的婚姻中,一边工作,一边负责小伟的人生。当小伟不听话的时候,母亲就会拿出一个人生遥控器,让小伟的人生重新定格。为此,小伟失去了昔日的玩伴,按照妈妈的要求一天在补习班上十次同样的课。
一直处于妈妈掌控中的小伟,用自杀来反抗,妈妈却用遥控器让小伟的生命倒带。长大以后,母亲对已有女朋友的小伟,安排了相亲。相亲对象的一番话“自己的生命,自己承担”,让他想要找回自己的人生。在安排好母亲长途旅行的时候,偷走了保险箱里的人生遥控器。
01、孩子的人生,谁负责?
在小伟的人生中,没有一次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妈妈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小伟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毕业旅行,在妈妈看来,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将旅行的时间花在补习英文跟数学上。没有人可以对小伟的人生承担责任,母亲却要对小伟的人生负责。学生时代,唯一的目标就是“好好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
考上好大学是学生时代母亲对小伟人生的规划。长大后的小伟,依然逃不出母亲对自己的掌控。明知自己自由恋爱有已经交往的女友,母亲依然我行我素,安排相亲,期待儿子走入另一段由母亲为其规划的人生中。
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如果说孩子是妈妈生的,妈妈就要为孩子的整个人生承担责任,就会走入小伟妈妈的歧途中。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陪伴,关怀与照顾是理所应当。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需要适当的调整。因为这种爱,不是为了最后能在一起,而是为了长大后分离。父母每一次的放手,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
02、“母亲”的标签,让我们倾注太多。
很多母亲,在谈起自己的人生时,充满稳妥与冒险的经历都停留在结婚以前,结婚以后的精力全部聚焦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完全没有自我。孩子的成绩,成为母亲生活的重心,直接影响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投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让孩子倍感压力。
母亲自己的人生,因为婚姻,放弃了很多,但却从没后悔过。孩子的人生,变成母亲活下去的动力。孩子为了回馈母亲的爱,也会让这种掌控感同样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上演。为此,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
过度执着于“母亲”这个标签,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很沉重,让我们的母亲越来越没有自我。一个好的妈妈,也一定是一个好的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控”,因为“母亲”,我们收获了很多,做回自己,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03、做回自己,依然是一个好妈妈。
想要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母子关系。妈妈需要正视“母亲”这个标签。做母亲的同时,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在爱与被爱中,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对等的爱,让我们疲惫不堪。掌控孩子的人生,然我们倍感焦虑。学会放手,做回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最好的感恩。
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教会他们如何爱自己,我们就该把人生交还到他们自己的手中。从新定义爱,做回更好的自己,依然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妈妈。
写在最后:
一个好妈妈,也一定是一个更好的自己。给与孩子的是爱,还是伤害,让我们更加清楚地明白,孩子与母亲需要共同成长。
最后,祝愿每一个妈妈,都能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