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作者: 茼蒿_49d5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23:14 被阅读0次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一种课程生成模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

            两者是基于两种不同的课程编制(生成)原理产生的课程定义的进化。课程编制(生成)模式进化:

    第一种从20世纪10年代后半叶直到20年代期期间盛行的教育科学运动。第二种受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影响,“杜威学校” 设计的儿童中心主义的单元学习,是以“主题一探究(经验)一表达”为单元组织的课程,即首先预设特定的主题,然后学习者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与逻辑展开探究性活动,最后表达、交流并共享学习成果的活动。这是一种不仅注重学习结果而且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设计。

    (二)两种课程编制(生成)模式基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观

    第一种课程编制把“学习”单纯地视为“反应的习得”或是“知识的习得”;视为一种线性式的个人知识的积累,轻视了相互学习的社会互协过程;第二种课程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乃是“学习者同客观事物的对话;同教师和同学的对话;同自己的对话”。学习者就是借助“学习”的这三种“对话性实践”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建构人际关系(社会性实践)、建构自身(伦理性实践)——加以实现的。这种“学习观”向教师提出了实践课堂教学转型的三个课题:第一课题,实现同“事物、人物、事件”的沟通与对话的“活动型学习”;第二课题,实现同他人对话的的“合作型学习”;第三课题,摆脱“知识技能的灌输”,实现“表达并共享知识、技能”的“反思型学习”。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根据《纲要》精神展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悟自我成长,可以说,就是这种“三位一体”论的典型案例。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编制(生成)模式是同“现代知识生产模式”相适应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整。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追求“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四个要素“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为学习者展示了无限广阔的虚拟世界,而且为学习者沟通了同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第二,直面有现实感的问题。第三,形成合作学习网络。

        (三)现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系统研究为分科综合并举的课程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吉本斯基于对两种知识生产模式的分析,否定了模式Ⅰ,论述了今后的知识生产模式应从模式转向模式Ⅱ。但是,模式的存在意义是不能从根底里加以否定的。问题在于不能割裂了两种模式。因此,国外有的学者主张模式Ⅲ。即,在模式Ⅱ的世界中挖掘问题,将其在模式Ⅰ的世界中加以分析和理论化,然后再还原到模式的世界,如此形成生生不息的知识循环系统(Ⅱ→Ⅰ→Ⅱ……)。这就是说,我们需要建构模式Ⅰ、Ⅱ、Ⅲ的知识生产方式的系统。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的强势特征:第一,它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第二,它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学习”( learning how to learn)提供了坚实的舞台。第三,它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摘自 钟启泉著《课程与逻辑》

    四、几点思考

    1、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开发实施活动课程,教师开始由习惯于用教材来教学的“教书匠”,向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转变,实现了“教案——学案——讲学案”的转变,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变化,“三维课程目标”得到完美的统一: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与学习状态波动性的统一、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统一、知识线与情感线的共振;通过反思提升,建构了“五维”教学行为时空观,即以“互动”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观,以“会学”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观,以“情感”为主要纽带的师生观,以“反思”为主要手段的教研观,以“发展”为主要导向的评价观。   

    2、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的“单元化”(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单元活动的“课型化”(方法指导课、主题生成课、开题活动课、问题讨论课、研究实验课、专题辩论课、个案分析课、成果设计课、活动汇报课、成果展示课、结题报告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xl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