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版《三大队》,再对比电视剧版《三大队》,前者实在是差了巨巨巨巨大一截。
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来支撑我以下这个观点。
时间线非常长的故事并不适合采用“电影语言”。
因为交代不清楚。
张译饰演的程兵在陈思诚的镜头里更像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
怎么进的监狱,包括出狱这一段被压缩我也能理解,毕竟这不是故事的主线,只是一个引子,与之同时失去的则是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主打一个“反正老子迟早会出来”!
问题是这段监狱时光交代得“不彻底”给观众的感受则也寡淡无味,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比如从第三视角,程兵出狱后没了家庭没了战友的情形下,独自一人去追凶的信念根基是不充沛的。
仿佛就是纯粹为了演绎一个“我执”的前人民警察而背起行囊,孤身一人独自远行。
——再比如,蹲过大牢后,女儿对程兵的生疏甚至埋怨才是合乎情理的,怎么就180度大转弯,突然上演一幕在车站温情脉脉的“父女离别”?
——还比如,师父扯谎也是一个不光彩的点。
程兵一直误以为师父在追凶过程中是被凶犯王大勇撞了一下后突发身亡,直至后来师娘道出详情,说师父只是岁数大了自己追不动了?
然后,本来一意孤行的程兵就说他“不想追了”?
我看到这里其实有很多观感上的不适。老警察怎么也不老实,临了还欺骗自己人?
槽点太多,唉!
漫长的故事需要的是细腻的表达!
去抽丝剥茧般描述关键人物的心理变化,包括几条支线(如履薄冰的父女情的修护,对前妻的愧疚及不去打扰的祝福等等);
重点在于前三大队队友们脱下警服后的重聚过程,每个人对于“警察”的信念才是支撑他们决定和程兵一起平民“追凶”的属于“三大队”的“完成上级任务”的精神!
以上,电视剧版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而不是电影镜头里,几个人都吃了“牢饭”后,先是踌躇满志说一起去找王二勇,然后,一个个又相继退出,留下张译这个“原队长”孤军作战!
“三大队”的精神在电影语言里已难觅踪影!
如此这般犹如“快进”的叙事节奏,不如把电影片名改为《就要找到你》,不是更贴切?
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