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整本书项目阅读,是一次尝试。不过,遵照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词去设计,方向不会跑偏。
义教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与功能给出了清晰的描述,即“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项目化学习,是指通过情境化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思维得到提升。鉴于此,我对《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整本书项目阅读,设计了以下驱动性任务。
一、学习主题的选定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是一本关于成长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从儿童到少年这段时期“成长的烦恼”,带领读者一起体会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明白责任的过程。亲情、友情等种种爱的支撑,照亮我们成长之路。
通过对班级学情的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感知作品中经历的磨难,也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但是对于当时的时代的感知较差,更不理解作品中关于苦难的认识:“苦难是滋养人的,把苦难吞下去,让它化成力。”
在项目化设计中,基于真实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学习目标的确定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项目化阅读,旨在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基础性任务:初步掌握自传体小说的阅读方法,能梳理作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
(2)发展性任务: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当今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时代特点,并阅读同类书籍。
(3)创新性任务:梳理作者在遇到苦难时的应对措施,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的情境剧,体验作者的成长。
三、阅读策略
运用内容重构、捕捉闪回、经典重温策略,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读。
四、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
(一)激趣:创设真实情境
《我成长的那些烦恼》是梁晓声先生关于成长的回忆,在这些苦难面前,他选择勇敢去面对,在与苦难的对抗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本书引起了影视公司的注意,需要我们一起来协助影视公司完成本次制作。
(二)任务设计及实施评价
1.任务一:完成场景及道具布置
(1)设置场景:结合书本中记录的生活,结合多媒体,选择适合做为影视作品背景的街道图片、生活陈设图片,并手绘制作书本插图。
(2)设计文创,为这部电影设计一个文创冰棍,形状和包装能够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协调统一,并且具备时代特色。同时设计广告语,吸引影客购买。
设计意图:学习任务群和项目化学习在设计时都特别强调以生活为基础。“设计场景,设计文创产品”这一项目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真实而有趣的。在生活中,孩子们特别喜欢去旅游,对于景区项目和设施,文创产品比较熟悉,这些都为其完成“场景布置”项目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2.任务二:事件梳理
制作作品中人物名片。要为人物绘制创意肖像图,设计简洁明了的人物介绍,包括姓名、家庭背景、主要事迹、性格特点、特别能力、出处等,还可以根据书中信息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梳理作者成长中遇到的苦难,制作时间轴或思维导图。设计观影体验活动,思考作者面对苦难时怎么渡过的,感受作者心情,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和成长。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同时从人物经历中获得启示和力量。
3.任务三:温情瞬间
(1)捕捉镜头:捕捉作品中最让自己感动的镜头,关注细节,先选择一个故事并研究人物的特点,厘清故事的情节结构(起因、经过、结果),欣赏故事中精彩的情节和描写,再构思撰写剧本。
(2)影视配音创作:挑选有重要意义的情节,构思剧本,然后利用配音秀APP进行配音创作:要求配音尊重原著情境,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每组提交一份视频。
设计意图:结合配音秀APP进行配音创作,难度较小。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配音活动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改变剧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这本书中的情节及事件,从而加深对人物、情节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