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坠入情网通常只是幻觉,却可以骗过大部分的世人,使人们神魂颠倒,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坠入情网的感觉跟真正的爱极为相似。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的关联,陶醉在爱的情感里,我们感觉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方,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我们希望对方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
我们贯注的对象正是所爱的人或所爱的事物,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个对象,就会使之占据我们的心灵,例如有的人喜爱园艺事业,他爱他的花园,他从嗜好中得到无穷的满足感,园林是他的一切,为了照顾好花园,他周末早晨也不肯多休息,很早就起床去花园松土施肥,他甚至宁愿放弃外出旅行,宁可忽视他的妻子,为花园付出的精力之多,使他很快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他了解土壤、肥料、根系、嫁接的知识,清楚花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能够说出每株花草的特性,花园所处的地形,花园的优点和缺点等等,他部分的人格经验和智慧,也与园艺事业融为一体。对于园艺的爱和关注,极大的扩充了他的自我界限。
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归于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随着坠入情网的彻底终结,我们一次又一次产生狂喜,我们与所爱的对象真正结合,也许它不比坠入情网的激情更加狂热,但它更加稳定和持久,也使我们更为满足和惬意。
以恋爱为特征的高峰体验和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麦斯劳所说的高原体验不是一回事,后者具有的高度既不容易突然显露出来,也不至于一下子消失,但你可以长久的停留在上面,而不会轻易的衰落下来。
性和爱不是一回事,却可能同时发生。在特定的情形下,性爱和自我界限的崩溃,有着某种关联。后者同样让人产生狂喜。自我界限刹那间崩溃,我们才可能变得极度忘情,在妓女面前都可能大声疾呼,“我爱你!”或“上帝啊!”。
狂喜过后,自我界限就会恢复原状,我们重新恢复理智,对对方再也提不起精神来,甚至连起码的喜欢也谈不上。有时候在人群当中与他人一道,共同体验某个快乐时刻的来临,才能感受到情感高潮的狂喜。而自我界限崩溃而导致的狂喜感受,却完全可以独自享受。就在刹那间,我们忘记了自己是谁,只感觉灵魂出窍,遨游太虚,我们消失在宇宙里或和宇宙合而为一,这样的感觉只能持续短暂的时间,甚至只有短暂的一秒钟。
真正的爱带来的狂喜,延续的时间更为长久,可是我们和宇宙融为一体,这种情形称为“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在神秘主义者看来,宇宙原本浑然一体,我们通常说的恒星、行星、房屋、树、鸟、自我……其实不是独立个体,而是宇宙有机的组成部分,认为眼前的事物是孤立个体,这只是一种幻觉。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将此现象称为“幻化”。和其他神秘主义者一样,他们相信,放弃自我界限才能认知真正的现实。
把自己孤立起来,感觉自己是宇宙中独立的个体,就不可能体验到宇宙的和谐统一。因此,印度教徒和佛教徒认为,尚未发展出自我界限的幼儿比成年人更能感觉到真实的状态,有的人甚至认为回归到幼儿时代,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统一感。这一论调对于不愿面对痛苦,不想承担责任的某些青年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可能认为,我不必承担的太多,别人的要求我可以置之不理,只要停留在青少年时代,拒绝成为成年人,就可以享受到超反入圣的感觉。遗憾的是,他们不能因此而成为圣人,反而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
大多数神秘主义者相信,首先拥有某种事物或完成某些目标,才有资格放弃它们。婴儿在培养出自我界限之前,也许比父母更接近真实,但没有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就无法生存,也无法恰当的表达智慧和见解。经过成年人的阶段,他们才可能达到至高境界,体验到超凡的感觉。
有的人认为,借助生理的性高潮或服用迷幻类药物,也可以达到涅磐之境。实际上,那种境界绝非涅盘本身,想达到涅盘和永生的境界,获得神性的启发,我们就必须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爱,爱的感觉是什么,并且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
在这个意义上,恋爱或性交的自我界限暂时消失,可以使我们对对方做出承诺,而真正的爱可能由此产生。由于我们得以借此提前品尝到爱的滋味及幻想中神秘的爱的感觉,所以在爱的激情过后,我们仍醉心于那种美好的感觉,恋爱本身不是爱,坠入情网不是爱,但它却是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