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4.5.6《亲爱的安德烈》书摘

2014.5.6《亲爱的安德烈》书摘

作者: Sakura | 来源:发表于2014-08-25 11:37 被阅读623次

    《亲爱的安德烈》by龙应台&安德烈

    龙应台序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2014-05-06

    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其他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看见了。

     

    第一章 十八岁那年

    2014-05-06

    你们这一代“定锚”的价值会是什么?终极的关怀会是什么?你,和那个甘肃来的疲惫的少女之间,有没有一种关联?我的安德烈,你认为美丽的热带鱼游泳也要有方向吗,或者,你要挑衅地说,这是一个无谓的问题,因为热带鱼为自己而活?

     

    第三章 逃避国家

    2014-05-06

    所以从小,一方面在关心自己的国家,以它为荣,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得很冷淡,很压抑,像拔河一样,有一种紧张,要小心翼翼才能不说错话。觉得德国是个不错的国家这种感觉是没有人敢显露,大家都要藏起来的。在别的国家你常看到国旗,德国很少;国歌也很难听得见。我记得,MM,当你发现我们小学的开学典礼在教堂举行,你大吃一惊。意思是说,不是政教分离吗,怎么在学校有宗教影响?你有没有想过,MM,那是因为,德国人逃避“国家”这个东西,以至于宗教都显得比较“安全”。逃避“政”,所以“教”就凸显了。

    在这种与“国家”保持距离的文化和教育中长大,我看见它的优点: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真的很少很少爱国宣传的影响;当你对“国家”抱一种不信任的时候,你比较能够冷静地去分析它的问题所在。

    路:七十年代是funkies(玩世不恭),八十年代是punk(反叛),还有嘻哈,九十年代是rap(讲唱形式的音乐),而我们是什么?

    安:我觉得自己是不可能给自己下定义的。但是我们这一代缺乏叛逆,缺乏冒险,倒是真的。我们大多在舒适、有教养的家庭长大,没有什么真正的痛苦,也没有真正的灾难……生活太安逸了,使我们找不到需要叛逆、可以冒险的东西——

    路:我们怎么看自己——还是媒体在塑造我们怎么看自己?缺叛逆、缺冒险,会不会也是因为主流媒体只会报道不叛逆、不冒险的主流价值。

    路:我们在一个富强的国家,富强的意思就是,年轻人可以对政治经济国际情势一概幼稚无知,他反正承受得起,让别人来为他思考。美国青年的悲哀就是这个,我们对世界完全淡漠,只关心自己的小圈。

    安:这大概是所有富有国家的共同特征吧。

     

    第四章 如果你年轻却不轻狂

    2014-05-06

    没错,在黄金的岁月里,我们的生活信条就是俗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只有伪君子假道学才会否定这个哲学。德语有个说法: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2014-05-06

    我吓一跳,嘿,你难道真以为我是个深沉复杂、假里假气的知识分子老学究?当然,有时候我会去思考一些严肃的大问题……一个月里有五分钟吧,当我无聊得要死的时候

    2014-05-06

    我不是在为饮酒辩护,我是说,欧洲的饮酒风俗,可能和亚洲不太一样。你知道饮酒时的碰杯怎么来的吗?中世纪时,如果你要害死一个你恨的人,你就在他喝的啤酒里下毒。很多人是这样被毒死的。所以就开始流行碰杯,厚厚的啤酒杯用力一碰,啤酒花溅到别人杯里,要死就大伙一起死。一起喝啤酒,碰杯,醉倒,表示你信任坐在你身边的人,渐渐地就变成社会习俗了。讲了这么长的“前言”,其实是想告诉你,MM,对于年轻人饮酒,别过度紧张。

     

    第五章 对玫瑰花的反抗

    2014-05-06

    譬如你说你特别看重你和朋友同侪相厮守相消磨的时光。我不反对。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2014-05-06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第六章 一切都是小小的

    2014-05-06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啊,每个人都自己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选择自己的品味,玩自己的玩法,建立自己的对和错的标准。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伟大”的任何特征。电视里老是有特别节目在讨论或回忆逝去的1980年代或1990年代,让我觉得,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被“做过”了,这个社会不知为什么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又充满了幻灭,往前看去似乎又没什么新鲜的想象。我们的时代仿佛是个没有标记的时代,连叛逆的题目都找不到。

    2014-05-06

    MM,我不是个兽性发达的叛逆少年,所以请不要下断语“判”我。问我,了解我,但是不要“判”我。真的。

     

    第八章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2014-05-06

    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在饿死的边缘,我们开豪华的车是不是不道德?有些人做一天的工还赚不够吃的,而我只是上学,什么工都不必做,生活舒服得像个小王子一样,我可不可以心安理得呢?我也知道,电视在操纵、玩弄人的思维和价值观,但是我继续坐在那里看电视。我也知道,物质满到一个程度,就失去意义,但是我仍旧享受物质的满。

    2014-05-06

    我是一个“日子过得太好”的年轻人,狠狠打我几个耳光也不为过,但是至少,我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生存状态,而且至少,我并不以我的生存状态为荣。

     

    第十章 烦恼十九

    2014-05-06

    我应该诚实地袒露自己的感情,还是隐藏它?对英文老师这个权威,我似乎应该避免坦诚而接受他的权威,因为表露我对他的不满,我会受伤。对这个女孩,我又似乎应该坦诚,否则我们的“友谊”就被放在一个紧绷的钢丝索上,让谎言和虚假充斥。

     

    第十一章 阳光照亮你的路

    2014-05-06

    我只能让你,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第十二章 让豪宅里起战争

    2014-05-06

    太荒谬了,MM,我并不赞成暴力行为,我承认绝大部分的打架都发生在“主干中学”,我也承认大部分的“主干中学”学生来自所谓“下层社会”而“下层社会”问题真的很多,但是我无法接受学校把这些学生拿来做问题的scapegoat,代罪羔羊。我更没法忍受这种典型的私立学校菁英思维,势利,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自己“出身”好,国家就是他的。你知道我怎么回应那个“安妮”吗?只写了一句话:“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十三章 向左走,向右走

    2014-05-06

    华飞看完了“反柏林”,长长的腿晃过来说,“哇,受不了!这么左的杂志。”我就问他,“那你是什么?”他说,“中间。因为极左跟极右,像站在一个圆圈上,看起来像是往两个相反方向走,事实上,最后会碰头。一样恐怖嘛。”

    2014-05-06

    不要无条件地相信理想主义者,除非他们已经经过了权力的测试。一个有了权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曾经过权力测试而自我信心满满、道德姿态高昂的理想主义者,都是不可靠的。

    2014-05-06

    我实在以你有正义感和是非的判断力为荣耀,但是我也愿你看清理想主义的本质──它是珍贵的,可也是脆弱的,容易腐蚀腐败的。很多人的正义感、同情心、改革热情或革命冲动往往来自一种浪漫情怀,但是浪漫情怀从来就不是冷酷现实的对手,往往只是蒙上了一层轻雾的假的美丽和朦胧。我自然希望你的理想主义比浪漫情怀要深刻些。

     

    第十四章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2014-05-06

    最怕的是,一首好歌变成流行曲时,它就真的完了。不管那首歌的歌词有多么深刻,旋律有多么好听,当每一个人都在唱它,每一个酒馆里喝得烂醉的人一边看足球赛一边都在哼它,这支歌就被“谋杀”了。再好的歌,听得太多,就自动变成Kitsch!所以我绝不“滥”听歌。有时候,我会放30首歌,一支一支听,心里其实一直等,等着那一首歌出现。终于等到的时候,那个美感值更高。

    2014-05-06

    MM:安德烈,女人并不一定就有女性意识,男人不一定不是女权主义者。差别在头脑,不在性器官。

     

    第十九章 问题意识

    2014-05-06

    MM,我觉得年轻人的心理压力蛮大的。大家都觉得,哇,全球化来了,全球化就是全球竞争,所以每个人都拼命“上进”,用功读书,抢好成绩,早一点进入工作市场,不能输……这跟上世纪60年代什么理想青年、革命情怀是完全不一样了,而我觉得我们是被逼着变成这样利己又保守的一代。当我们的心思都在如何保障自己的未来安全的时候,我们哪里有时间去想一些比较根本的问题。

     

    第二十章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

    2014-05-06

    用欧洲做例子来说吧。我最享受的事情,譬如说,在徒步区的街头咖啡座跟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暖暖的秋天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窄巷。美好的并非只是那个地点,而是笼罩着那个地点的整个情调和氛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沉淀。

    2014-05-06

    酒吧跟咖啡馆,在欧洲,其实就是小区文化。朋友跟街坊邻居习惯去那里聊天,跟老板及侍者也像老友。它是你的“家乡”跟“文化”概念里很重要的一环。香港却显得很“浅”——不知道这个词用得对不对。这里没有咖啡馆,只有蹩脚的连锁店星巴克和太平洋咖啡,要不然就是贵得要死其实根本不值得的大饭店。至于酒吧?酒吧在香港,多半只是给观光客喝个毙掉的地方。还没毙倒在地上的,就歪在那里瞪着过路的亚洲女人看。一个典型的兰桂坊或湾仔酒吧里,人与人之间怎么对话?我写给你看: 酒客甲:乐队不烂。酒客乙:我喜欢女人。酒客甲:我也是。酒客乙:要点吃的吗?酒客甲:对啊,我也醉了。酒客乙:乐队不烂。酒客甲:我喜欢女人……吧啦吧啦吧啦,这样的对话可以持续整个晚上。人与人之间,有语言,但是没有交流。

    注: 欧洲和中国或者说香港文化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中国没有咖啡馆文化,但是我们有餐馆文化。虽跟咖啡馆比,显得油腻吵闹,但也承担着安德烈所说的那些沟通联系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 没有逗留,哪来文化?

    2014-05-06

    文化来自逗留——“逗”,才有思想的刺激、灵感的挑逗、能量的爆发;“留”,才有沉淀、累积、酝酿、培养。我们能不能说,没有逗留空间,就没有逗留文化;没有逗留文化,就根本没有文化?

     

    第二十三章 大学生哪里去了?

    2014-05-06

    MM,你说这次游行留给我什么印象?一,一“小”撮人上街去争取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利;二,一大堆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生活在什么制度下(只要有钱就行);三,大学生对政治──众人之事──毫无关切;四,大学只管知识的灌输但是不管人格的培养和思想的建立。这就是我看到的二零零五年十二月的香港。

     

    第二十五章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2014-05-06

    结果呢,我们花在衣物上的钱和时间其实是一样的,差别在于,我的是专注精选的(而且比你的通常好看100倍),你穿衣服,哈,有时候我觉得,你就是披上一个装马铃薯的麻布袋或者盖上一条地毯,那美学效果也差不多!

    2014-05-06

    妈,我丢两个问题给你接招:第一,请问为什么我们的 “品味”如此不同?是因为我们分属不同世代?还是因为我们来自不同文化?或者,有没有阶级因素呢?第二个问题比较关键,就是,老妈,你为什么不去了解我的时代或者文化或者“阶级”的品味世界呢?你的穿衣哲学、老爸的宗教美学和他的怀旧酒吧,都不是我的调调,但我也还可以欣赏。我愿意去博物馆看雕刻展,偶尔去怀旧酒吧坐一会儿也觉得不坏,我可以穿很“牛津”味的衣着,也可以穿最随意的肥裤子和带帽套头运动衣,我也不讨厌你听的1960年代老歌。那么你为什么不试试看进入我的现代、我的网络、我的世界呢?你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好好思考“打扮”这件事,买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你为什么不偶尔去个你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听你从来没听过的音乐?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东西?还是说,你已经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定型得不能动弹?

     

    第二十六章 孩子,你喝哪瓶奶?

    2014-05-06

    我可能在用所谓“极简”美学来掩饰自己其实对“美”和“品味”缺乏心得,没有成就。

     

    第二十七章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2014-05-06

    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第二十八章 给河马刷牙

    2014-05-06

    你说:“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哪里‘平庸’了?”我说,“‘平庸’是什么意思?”“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我看着你……是的,安德烈,我有点惊讶。“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你捻熄了烟,在那无星无月只有海浪声的阳台上,突然安静下来。然后你说,“你会失望吗?”

    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第二十九章 第二颗眼泪

    2014-05-06

    你们三个小家伙对Sound of Music的反应,让我吃惊,也使我明白了为什么美国音乐剧这个表演形式在欧陆一直流行不起来,用你的话来说,它放了太多的“糖”,太“甜”。但是我在想,可能太“甜”只是原因之一,更里一层是不是还有文化“简化”的反作用?譬如,身为东方人,我从来就不能真正喜欢普契尼的图兰朵公主或蝴蝶夫人。并非“过甜”的问题,而是,它无可避免地把东方文化彻底“简化”了,对生活在东方文化内的人来说,这种“简化”令人难受。

    2014-05-06

    哈伯玛斯的学生,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曾经说,Kitsch就是紧紧抓住一个假的感觉,把真的感觉稀释掉。昆德拉的说法更绝:Kitsch让两颗眼泪快速出场。第一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太感动了!第二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被感动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尤其棒!使Kitsch成为Kitsch的,是那第二颗眼泪。

     

    第三十章 Kitsch

    2014-05-06

    就清楚给你一个我心目中的“Kitsch排名前10大”清单吧!

    一、The Sound of Music音乐剧,我此生绝不再看此剧。二、磁器小雕像——尤其是带翅膀的天使。三、(自从我来到亚洲之后)毛产品——包括带红星的军帽、写“为人民服务”的书包,尤其是以毛主席的一只手臂作为指针的各类钟表。四、任何展示“爱国”的东西——尤其是美式的,含老鹰、星条、着制服的士兵等。五、任何展示“宗教”的东西(你记得常常来按门铃向我们宣教的那些什么什么“见证”的女人吗?对,我指的就是她们拿出来的文宣品,永远印着一个耶稣被一群肤色有黑有白的“多元文化族群”的小孩所围绕。)六、受不了的“搞笑”恤衫——Smile if you are horny,Fill beer in here,我很烦,群众总是蠢的……如果还要我看见一个人穿着警察的恤衫而他其实不是一个警察,我就想逃跑。七、励志大海报及卡片——这种海报,一定有美丽的风景,宁静的海啦,山啦,森林小径啦,一定框个黑边,然后写着大大的主题:智慧,诚实,毅力,有恒,爱心……八、电视里头的肥皂剧,还有电视外面真实的人,可是他以为自己的人生是电视里头的肥皂剧——包括譬如你一定没听过的“OC←”。这是全世界最流行的青少年肥皂剧之一,演一群有钱到不知道自己流油的加州少男少女。九、美国乡村歌曲——甜到不行。十、你对我和菲利普的爱——母爱绝对是Kitsch……唉(

     

    第三十四章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吗?

    2014-05-06

    我们不是刚刚还挤在烟雾缭绕的小酒吧里高谈阔论,为歌德的诗吵得面红耳赤,不是刚刚才喝得半醉在大谈我们的未来──怎么现在已经在结婚、在成家了?不会吧?不可能吧?不是应该还有一个阶段,我们开始谈事业、结婚、家庭,怎么有人已经开始身在其中了?那么在事业、结婚、家庭的下一个阶段,我们是否也要提早谈关节酸痛、大小便失禁、替换骨盆和老年痴呆症了?

    2014-05-06

    我的亚洲同学,在我眼里看起来是如此的稚嫩,难道他们的父母亲对他们管得更多、更“保护”有加?我无法想象,但是我看到的是结果。我可以跟你讲一千个例子,但是一两个就够了。有一天约翰和我到学生宿舍去,一推门,看见约翰的香港同学,一对男女朋友,正坐在床沿玩,怎么玩呢?她手上抓着一只小毛熊,他抓一只小毛狗,两人做出“超可爱”的喔喔呜呜声音,推来推去,叽叽咕咕笑个不停,玩了很久,像两个八岁的小孩。但是他们俩都是二十三岁。

     

    第三十五章 独立宣言

    2014-05-06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2014-05-06

    十六岁的菲利普,在我们做过多次的实验后,曾经下过这样的观察归纳,他说:“妈,我觉得,差别在于,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分,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才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表。”

    2014-05-06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在努力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4.5.6《亲爱的安德烈》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fy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