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有点对不住,这期间我其实完成了几件“大事”,也想明白了一些问题,随后会陆续和大家分享。
前段时间我们大学同学微信群里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年危机”的大讨论。
我百度了一下定义: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在40~65岁之间的男性身上,还被称为“男人四十综合征”。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所产生的生理及行为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可是原本应该在“不惑”之年之后发生的事,现在竟然在“而立”之年就提前出现,这个时代带给我们“进步”的同时,也无情地赠与了一大堆我们始料未及的副产品。
01
我仔细观察了身边有“中年危机”情况发生的朋友,他们大都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男性:大概是主流价值观对于男性的社会职责定位会更趋于苛刻,而发生在女性身上的高频词语是“产后抑郁”。似乎男人就应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职场身份,而对于女性在有了子女之后,更应该回归家庭,担负起养育子女的任务。所以,如何处理家庭、子女教育和职场的关系,女性成为了矛盾的主体。而外界的无形压力给男性带来的内心焦虑,成为了“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身体发福:相信我,一个拥有彭于晏身材的男人,绝对没有时间患上“中年危机”,你知道要保持那样的身材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吗?
事业“稳定”:一般担任公司中层岗位或事业单位中层领导。到了这个年纪,管理个小团队,工作重复性高,挑战不大,想往上走希望渺茫,体力、精力、心力都远不及职场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90后。正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想跳槽又顾虑重重,家庭、贷款、父母养老、子女教育,一切的一切都指向“更稳定”的工作状态,而无法承受变动所带来的风险。而且看看身边跳槽离职的同事朋友,好像也没混出个啥名堂,对于自己转换轨道的不确定性毫无把握。
家庭和睦,贷款不多:父母身体还算康健,子女已进入平稳成长区间,夫妻感情平淡,家里虽然小争吵不断,但是大矛盾都早已化解。虽有房贷、车贷,但是还款金额可控,经济压力不大。
活动范围小:日常接触的人就是办公室里那一撮和家里老小。偶尔同学朋友聚会也看心情,优先级绝对靠后。一般不轻易参加社交活动,一没兴趣,二没精力。
缺乏特长或个人兴趣:从小没有培养过除文化课以外的兴趣特长,以至于成年之后好像对什么都兴趣一般,想要寻找一个方向开始学习,却不知从何入手。对于除了工作以外的事情,都可有可无,兴趣了了。
以上总结的六大特点,出现4种情况以上的在我身边比比皆是。
“中年危机”患者大都不太喜欢参与聚会,因为聊工作,我没兴趣,就那点破事有啥可说的;聊娃,平时都是我老婆主要负责的,我就搭把手,而且一个大男人老聊孩子多没劲;聊人生,我还没想明白呢,你混得还不如我,能想得比我更清楚?所以,我去浪费那个时间还不如刷会“抖音”呢!
02
什么样的人不会出现“中年危机”呢?
在每个人的身边,通常都有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特例,在TA们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特质:
// 永远精力充沛,充满力量 //
// 职场上一直稳步前进,别人惧怕跳槽,他们果断换道,别人害怕风险,他们喜欢挑战 //
// 热爱健身,且身材不错 //
// 斜杠青年。除了本职工作,他们的斜杠后面可能是古诗词爱好者、西班牙语中级、潜水玩家(至少拿到了PADI认证)、马拉松10KM挑战无压力等等 //
// 子女性格开朗、特长突出 //
这些人换上“中年危机”的几率有多大,恐怕他们连思考什么是“中年危机”都觉得浪费时间吧!
03
其实在任何一个年龄或阶段,我们都会出现“危机”。所谓的危机,就是迷茫和不确定。出现危机是好事,因为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搞清楚一个哲学问题:我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任何人和书籍都没有办法告诉你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如何寻找,人类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搞得清楚的事情如果一直纠结完全无济于事。
我想推荐一个或许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持续学习。
这里的学习,不是去进修或是读个学位,也不是考个证或是拿个兴趣等级证书,而是毫无功利心和目的性的学习。
如果能做到有目的的持续学习,我觉得大抵也不会有“中年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不可能对一个还在思索“人生目标”而迷茫的人说“你只要找到人生的方向就不会有中年危机了”。这就好像你对“抑郁症”患者说,“你只要想开一点就不会抑郁了”,或是像对“拖延症”患者说,“你只要说干就干不拖拉”一样纯属废话!
所以,不要去思考我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或是想要得到什么,只是单纯的去做,并且持续去做。
第一步,听知识。
这是起步最低,最无脑,最不消耗精力,也最有可能坚持的方式。
知识付费、内容为王的时代,你可以搜寻的到任何你想要“听”的东西。如果你不知道听什么,那就先下载个“得到”或“喜马拉雅”,看看首页推荐的课程有没有能稍微感兴趣的,然后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始聆听。
如果还是提不起任何兴趣,那就“缺什么补什么”。例如最近做什么都无法专注,效率很低,就去听”深度学习“、”时间管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内容,如果最近身心俱疲,亚健康状况明显,就去听听养生类栏目,如果想涉猎广一点,没有固定主题,那至少可以听听《东吴相对论》、《精英日课》这类的吧。
这里不推荐听小说,一来小说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消遣,而非”学习“,我推荐知识量达标、信息量过硬的内容。二来小说往往脱离现实,更容易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三来小说耗时太长,浪费精力。
通常精品的内容演讲者的水准都很高,虽然是单项对话,但是这冲破了你的固有生活圈子和思维模式,你会有机会接触智者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这是突破自己思维局限的第一步,同样,也是开启你内心对知识渴望的敲门砖。
第二步,读书。
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引发了对某一个领域的兴趣,或是音频里有相关书籍的推荐,那么请毫不犹豫的买来这本书(最好是纸质书)开始阅读吧。
我在过往的文章里,不止一次的提出过阅读的力量和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一直有读书的习惯,那么我相信大部分人生的困惑TA都能花比别人更短的时间找到答案。
阅读,最能体现时间复利所带来的效果。长期阅读,带来的是微妙的人生改变,且受益自己,受益子女。
同样的,读书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出差、旅行都可以随身带本书,别怕重,你的人生值得承受这点重量。就算没有办法读纸质书,手机里的APP也一样可以读书,而且更能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我的方法通常是:同时读好几本书,纸质的和手机里的,并且限定读完的时间,然后算好大致每天的阅读量。
后面的文章里我也会分享一些近期读到的好书。
第三步,健身,持续健身。
选择一个不需要搭档的健身项目,仔细挑选一个靠谱的私教,在开始运动前做好大量的理论知识储备,并且固定每周的健身时间。
不要选择球类、游泳、广场舞,一来受他人时间的影响因素较大,二来受场地、天气限制很难坚持,三来缺乏针对性,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效果。
虽然我觉得花在私教身上的钱真心值得(前提是这私教必须靠谱),但是如果出于经济压力,也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健身相关的信息,然后自己练。健身房器械训练、长跑和瑜伽都可以用这类方式。
健身同样是非常深奥的技术,而且绝对的因人而异。选择不当或方法不对,极易造成身体损伤,还不如不健身的好。随着健身的持续,你会对自己的身体更加了解,对健身方面的知识获取的更多,这些会触发更广泛的学习,例如养生、美食、生活状态等。
推荐在家里附近的健身房买张年卡,毕竟好歹看在钱的份上也能坚持一段时间,想想21天法则,按照每周2-3次的频率,一般健身能持续3个月的,都能养成长期健身的习惯了。
做好功课、买好装备、开张年卡、开始运动吧!
04
以上这几点要做到并非难事,但我其实想引出的终极话题是——终身学习!
我们的人生目标会有阶段性变化,可能今天我追求人生的快乐,明天我就立下了40岁财务自由的誓言。我也常常会有斗志盎然、鸡血满满,或是懒癌爆发、死宅堕落的时刻。
所以,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波峰、波谷,笃定、迷茫!
可是,不管在任何一个波段,你只要时刻记住,你要做的事,持续要做的事,就是学习、再学习、持续学习,相信我,一切的迷茫和不确定都会很快散去,而当你突破了这一个又一个迷茫的时候,你的人生又得到了一次成长和突破。
祝你,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作者简介: 混迹互联网八年的BAT老鸟,全球领先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现就职于世界500强顶级咨询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或后台留言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