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叔:
前几天看到一段话,说是很多男生到了四十岁,就会陷入一种困境里。那个困境并不像“不惑”或“向往自由”这样可以轻描淡写,我记得作者用了很严重的词,“绝望”之类的。
原因作者也讲了。一是大多数年轻男孩对于人生的规划只到四十岁,很少去设想四十岁之后的事情。二是那时候家庭负担会变得很重,还用了个吓人的比喻,说妻子儿女父母会如同水蛭一般,吸附在一家之主的身上。
当时一看完就跟你讲了,还问你是不是也会有“四十岁恐惧”。你几乎立刻回答了我:肯定的啊,多少都会有吧。
其实我也一直在默默想着,想着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准备,等到过一些年,真到了那时候,能让你稍微轻松一点点。
所以就把昨天的信反复读了几遍,期待能更明白你。
戈叔,我不是男孩子,也知道世界上不存在完完全全的设身处地,不管怎么努力,我都没有办法理解你所有的恐惧。
不过,有一些我们都很害怕的东西,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你昨天说,怕不再对“未知”感到好奇。我虽然也怕,但是一点都不担心,既不担心你,也不担心我。
两个觉得快乐、意义、梦想更重要的人,怎么会突然对世界失去好奇呢?反正我是不信的。
我觉得,每个人最终都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落脚点。爱人亲人孩子,金钱地位理想,或者其他什么,总会有的。
那些没有那么重要的或许会变,但是最重要的那些,一定特别难改变。
二十九岁和三十岁,三十九岁和四十岁,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呢?
就像整点报时的闹钟,就像一个个年末总结,提醒着我们及时调整,做好下一阶段的计划罢了。
你是那么勇敢的人,认定了喜欢的事,顶着那么大的压力,也在一小步一小步坚定地向前走着。四十岁的你也仍然一样。
要记得啊,未来不只是你的,也是我和你的。所以那个小闹钟响多少下都不用怕,有我陪你一起听着呢。
跟你一样,我还很害怕不够自由。
我呢,是个看上去挺温和,骨子里却特别叛逆的人。
我从小就讨厌那些莫名其妙的规矩,反感所有喜欢指手画脚的权威。跟我奶奶吵架,跟不称职的老师对着干,不放过一丝争取自由的机会,虽然根本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由”。
中学的时候,有个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的班主任要调走,大家一起去找她写临别赠言。
她一边跟我们说笑一边写,写得很快,大多都是些又好又俗的话。写到我这儿,她面上突然有了为难的神情,想了一会儿才落笔。
“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生,总是我行我素,希望你将来会越来越好。”
当时还挺失望的,因为怎么看也觉得不太像夸奖。现在想起来,才知道没有比这句话更好的话了。
我很感激那位老师,她这么诚实地对待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了些其他大人都不会说的话,让她记了一生。
戈叔,我是为自己骄傲的。十几年过去了,最纯粹的那一小块自己,我从来没有弄丢。
得到什么会更自由,我还不知道。但是我很早就知道,如果弄丢了自己,一定会觉得不自由。
成人世界要复杂很多。长大之后,我看到许多人在不分昼夜地跟生活撕扯着,抱怨自己失去了自由。也有许多人在尝试着各种方法,让自己感觉更自由一点。
辞职,旅行,做一直想做却还没做的那件事,从家里搬出来,自由职业,不结婚,不生小孩,睡到自然醒,养两只猫一只狗……
这些事我身边都有朋友做过了,但也没有哪个人觉得自己已经真正自由了。
或许彻底的自由也是不存在的。
之前读书,看到林达在《历史深处的忧虑》中讲美国历史,说自由和代价是两个分不开的话题。
“自由实在不是什么罗曼蒂克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是一个民族在明白了自由的全部含义,清醒地知道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测试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后,作出的一个选择。”
我觉得把“民族”换成“人”,也是完全没差的。
追寻自由,听起来那么浪漫,却很需要理性的权衡。不然就没有尽头,永远不能叫人满意。
之前的我,喜欢幻想中的自由;现在的我,更喜欢真实的自由。
在令人疲惫的生活之上,总有些需要跳起来够一下的东西,认真选择过的,才更懂珍惜。
戈叔,对于“不够自由”,我虽然担心,但也不是特别担心。
我知道,风里雨里,你和我都牵着手,代价也好,选择也好,能分担的都会一起分担。除去这些,在我们各自的小世界里,尽情享受跳起来时的快乐就好。
我还知道,我们一定可以找到让我们感到满意的那一份自由。
这些我知道的,希望你也知道。
阿心
10月23日
阿心与戈叔的一年之约,为你而写的365封信。
都收录在公众号:不如写信
(谢谢你来看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