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先生做饭时发现这一批刚买不久的鸡蛋都不灵光了,外壳上都爬上了灰色的霉斑;于是他细心挨个检查,挑出了几个还算干净的留下,其余的十多个都放置在门口,记着一会拿去楼上花园做肥料去。
第二天中午阿姨来做饭,叮嘱阿姨记得在烧鸡蛋前检查一下。阿姨很机灵,一个一个打入碗中,看鸡蛋是合格的,才倒入锅中做荷包蛋。我看着还剩下的那五六个鸡蛋的外壳上,仿佛一夜之间生出来的新的霉点,心里总是觉得别扭,便决定这几个也不要了,一并去做花肥去吧。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批蛋会这样。我们的保存方式一点没变,室温环境也基本平稳。“也许是超市里本就被损坏了的”母亲猜测。不管是什么因素,它们失去了变成美食的机会,却有幸以另一种方式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我们拿着这一筐子“花鸡蛋”,来到露台小花园里。先生在每个花盆里打入了一两个鸡蛋,让蛋液渗入根部的泥土,期待给即将怒放的花儿们加一把劲,补一下能量。鸡蛋壳也不能浪费,在被捣碎在花盆里。我们并没有把所有鸡蛋都消耗了,还留着一些等着过几天接着“施肥”。
随后,我们又去菜场买来了新鲜的鸡蛋,又吃了一顿鲜美放心的荷包蛋面。
我去看花朵们了,前一天打下的鸡蛋,已经被泥土吮吸了不少,泥土表面上不再非常湿润,想来全被它大口吸到了“肚子里”,在那里培育着花的根,需要那么多营养和力量呢。显然小鸟和松鼠们也来品尝过这口美味了,那是谁们把鸡蛋壳从花盆里搬来了地上,是用上了小爪子还是小尖嘴?它们一定是不好意思在花苞面前尽显自己馋嘴的本色,才衔着蛋壳或是抱着,来到了花儿们看不到地面上,才肆意开吃。
一群无奈的鸡蛋,身不由己地被霉斑装点;免去了水深火热,转而被带到了大自然里,同样破壳而出,同样滋养着其他生命。
(二)
上周婆婆让我们带一盒“巧克力橙子”的礼盒回来吃,我们拒绝了。他们是不太能吃水果的,这是专攻老年人的群体送来的礼物,他们没有拒绝,可能想着可以给我们吃吧。
一周后,婆婆还是坚持让儿子把这盒橙子带了回来。既然来了,那就打开看看吧。小女儿面对这六个被金色锡纸包裹得异常华丽的水果,起了浓厚的兴趣,让外婆给她打开一个吃吃看。母亲上手触碰到一个,本能缩了回来,说是摸着软绵绵的,不敢弄了。
我同样好奇地,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一个瞧瞧。那金色锡纸刚被撕开,迎面而来,就是一阵“烟”,这是什么高级货色啊,还冒烟呢!随着包装纸撕开一个大口子,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毛绒绒的,类似于包着泥壳的皮蛋似的圆咕隆咚的东西—— 我大概是宅家太久了,这巧克力橙子原来是类似于皮蛋的制作方式吗?—— 不对呀!这冒着烟的泥灰里还有几点小白点,像是发了芽似的;而且这水果摸着软地吹弹可破,鼻子里也窜进了一股酒香—— 很明显了,这水果早已经过了可以被吃掉的时间了。
这时,我才重新翻回盒盖子,看了看印着的图片,那绿色里冒着灰褐色的果皮的橙子,叫做巧克力橙子。果皮颜色怪异,但还是保有光泽的,绝对不是“皮蛋啊”。检查了其他五个,只有一个是硬的,如照片上所示。其余都是软塌塌的“皮蛋”。
这让我的不适感从视觉嗅觉一直延展到了心理。先生正巧在此时开门进来,闻见了酒香四溢,也看到了“叫花鸡”一般的“巧克力橙子”。鞋子都没顾上换,就拿起盒子装入一个垃圾袋里,放在了门口—— 直接扔了。
我也不知道图个啥,拍了照片,发给了婆婆。她回复我们说蛮好上周就拿去吃掉的。我说,这个程度,绝对不是六七天就能变成的样子吧。我还想说点什么,比如以后不要乱收礼物啦,比如不吃的就不要拿了,我们也不是垃圾桶……但是最后也没有说出口。
(三)
我也奇怪,我们为什么没有接受这个奇妙的水果也变成肥料。难道是怕花儿们营养过剩吗?
现在觉察到底层逻辑应该是我们对这两样东西从内心深入的区别对待吧。可能鸡蛋变坏,我们会觉得鸡蛋的无辜,便想让它们发挥极致的作用;而那盒裹着金装的橙子,原本就是不该出现在家里的,却被迫来到了眼前,内心的排斥感,即便它没有变坏,依然是存在着的,正巧它坏了,我们必须把它吃掉的压力一下子被卸了,还不赶紧有多远丢多远吗?
这小小的生活插曲,多么奇妙,人的心思又多么奇妙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