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死亡教育阅读群生死学
002丨死亡既是单人事件,也是双人的事件

002丨死亡既是单人事件,也是双人的事件

作者: 小從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14:20 被阅读3次

    死亡是单人事件

    在现代社会,当死亡的恐惧落在某个人身上时,心灵会比远古时代或传统社会更加孤独无依,事件只能由“自我承担”,没有任何亲近的家人可以取代病人自身,在身体和精神上为他解决问题。

    究其原因:
    一是,原始社会个体整体融合的死亡观、中世纪宗教浓厚的向死观念与近代勇于直面对抗死亡的执著等价值观都不再存在;
    二是,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卷入机制,将人们牢牢拴在社会竞争及世俗意义的追寻上,对死亡知而避之,哪怕面对至亲病危之时,也难完全抽离于俗世;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重生贵生”与“慎终追远”的融合传统,随着对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程子译曰“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的过度解读而逐渐分离,使其之后对死亡大多避而不谈,谈而不尽;
    四是,死亡教育的缺失,让老者在将逝之时,通常处于孤独无助的心理境地。人们常说在为人父母之后才能知父母辛苦,却常忽略,大部分人也只有在父母已故或自身将暮之时,才明白我们对于亲人的亏欠以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通常却为时晚矣。

    正如傅伟勋言“生死问题的关注轻重乃是考量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精神文化亦即高层次的社会文化基础深厚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何也还是双人的事件?

    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曾说“死亡是双人的感受,双人的事件”,没有一个人的死亡不会对社会和他的亲人造成影响,有时因夫妻一方死亡对另一方造成的影响会大于死亡本身,使另一方“肉体未死,精神先死”。

    贝利沃和金格拉斯在写《活着有多久》一书时说,“这本书献给所有那些死去比活着时候交给我更多东西的人”。

    人们都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真正消无声息死去的人是不存在的。在面对至亲之人的离去时,我们不光是在和他们道别,也是在和自己心灵、身体及整个生命的一部分道别。学会如何告别,是人生之旅中最重要的一课,而每一次生命因告别而停靠的彼岸,不论下船的人是谁,都会成为人生中重要的一站,值得被成熟庄重的对待。

    参考书籍: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生死学十四讲》
    《西方死亡哲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02丨死亡既是单人事件,也是双人的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ka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