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九岁的时候,父亲将继母娶进门。他的父亲向新婚妻子介绍时说:“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小男孩,他实在令我头痛,说不定明天早晨就会向你扔石头砸你,或做其它什么坏事”。
出乎小男孩预料的是,继母微笑地托着他的头,注视着他,接着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最坏的小男孩,而是最聪明的,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
此话一出,一直饱受批评、否定的小男孩眼泪不听使唤地滚滚而落。
就因为这一句话,建立了小男孩与继母之间的深厚感情,也因为这句话,成就了他励志向上的动力,更因为这句话,让他日后帮助千千万万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
赞美蕴藏着超乎寻常的力量:一句赞美,犹如久旱的甘露,滋润着萎黄的草木焦渴的心灵;一句赞美,犹如初春的暖阳,消融着残留的冰雪;一句赞美犹如一座灯塔,会在你最迷茫的时刻点亮你搜寻的方向。
那么,赞美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我们从事物最本质原理说起。
这个世界是由能量和信息组成的,能量可以同频共振,正能量同频共振吸引来正面信息,产生好的结果。负能量同频共振吸引来负面信息,产生坏的结果。
赞美无疑是正能量信息,它的同频共振可以最后带来正面能量。被赞美的人接收到赞美的信息会产生正向的能量,从而做出积极的正向行动,当然会带来好的结果,进而增强了自信,正面能量不断叠加,产生内循环,最终产生巨大成果。
原理很简单,下面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奥克学校做了一个实验。
先对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
然后,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
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
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显著。
但是,别忘了,这显著提高的20%的学生,只是随机选出来的。
正因为被赞美的人会心情愉悦,这也造成了拍马屁的风气。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阿谀奉承,甚至对这样的言行很反感,表示不屑。
那么,阿谀奉承与赞美有本质区别吗?
遗憾的是并不明显,这与接受者的自我认知有关,如果说区别,阿谀奉承的发出者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有较强的目的性。而赞美却是真心实意的,目的性不强。
这期间的细微区别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阿谀奉承,但是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我们赞美别人时需要有根有据,不然会被反感。
赞美是一种美德,这个世界因赞美而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