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有多重要?
它不仅操控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直接影响行为结果。
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心智模式更是一种底层思维。所有的问题都与其心智模式有关。唯有改变自身心智模式,提升心智力,我们才能轻松、满足、成功、快乐。
本书《心智力》的两位作者:
一位是李中莹,国际级NLP大师,30多年的企业管理及经营经验,曾在多个欧美跨国集团和上市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务。
另一位是舒瀚霆,管理学博士,实战型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曾在多家著名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院校担任多项重要职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心智模式,以及如何决定着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何谓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就是对待事情的惯性模式,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思想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常说的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它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决定一个人面对或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3个“看待”影响整个团队的行动和效果:
一是,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二是,你如何看待有关的人、事、物?
三是,你如何看待问题?
其实,企业中的问题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看问题的态度。也许,问题并不复杂,复杂是因为站错了位置。
怎样的心智模式,就会产生怎样的行动和创造怎样的效果。
如果不在上述3点上提升,而只是强调管理技巧,很多问题是无解的。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系统构成的。每个系统里面会有无数更小的系统在运作,所有的系统都用同一套法则来运作,称为“系统动力”。
过去我们主要谈论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这两个层面,而在系统动力当中,多加了一层系统,作者把它称之为“三层世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系统世界。
物质世界,即人的意识、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这一层看待事物时,往往讲道理、谈对错。
心理世界,即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在这一层时,我们会关注到人的情绪与感受。
系统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所赋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同时活在三层世界,因此需要培养用三层世界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单看任何一层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企业中,一切工作目标的达成,总是会不断地经历不平衡、不稳定的过程。因此,所有力求保持企业平衡稳定的心智模式都是不可取的。
本书从五大方面,全面阐述了企业家的心智模式。这五大方面的心智包括:企业家的团队心智、运营心智、赚钱心智、发展心智与企业家本人的心智。
——企业家的团队心智——
01.重新认识管理
管理,包括对事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
管事,就是管目标,通过对人、财、物、技、讯、时的策划、组织、督导、控制,来达到企业目标。
管人就是管人心,在企业工作中以人为核心,通过推动人来达成对事的运作。
想要获得人心,必须要掌握三个概念:
理性管事,感性管人;正确对待离开团队的人;学会承担系统的痛。
02.重新定义管理
新时代企业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是合作的关系,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团队支持老板实现目标,而一个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就是与团队成为“利益共同体”。
同时,老板应该把企业每天的运行工作交由团队处理,自己专注于寻找未来。
老板的三大任务——
建篱笆 :
告诉员工:我们是什么,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定方向:
让团队知道去哪里,有什么愿景,用什么方式达成愿景。
不断提升团队能力 :
重视团队能力提高的心智模式。
03.团队的常见病症及能力提升
8大病症——
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样做才有效果、不清楚需要做到什么效果、忽视所犯的错误、不能正确处理错误、不预防,还会犯错、用错了人、不在乎团队利益。
能力提升——
重视HR的人才选拔作用;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提高团队能力,打造自动团队;
一个团队的实力不是取决于其人数,或者每个人的力量,而是成员之间的连接力。
自生力,是指不断自我突破、保持生态发展的能力。团队拥有自生力,便意味着拥有自我发展、自我建设与自我生长的能力,从而为企业提供“造血功能”,便也不会再害怕竞争。
04.如何解决人才难找问题?
中小企业是无法与大企业竞争的,因为资源各方面都无法比得上大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管理者可通过以下3个方面解决人才问题——
①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 ②找出“无需人才”的经营模式 ③分拆“人才”,“化整为零” 。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①精准定位所需人才 ②提高薪酬吸引力 ③提高HR招聘质量 ④专业技能不是唯一的招聘条件
人才的四个需要——
①用好“越给越有”的哲学 ②企业老大不是员工的父母 ③照顾好员工的家人 ④助力个人事业愿景。
05.重塑团队心智
很多人在面对新时代带来的庞大机遇时,内心往往有很多向往,同时又有很多自我否定,表现出以下两个“必死方程式”:
①我需要A,但我不可能是A。②我需要A,而得到A 必须有B,我没有B。
以下是作者给出的“拆招”的3个方面:
①没有A我也可以成功快乐,因为A能带给我的深层价值,我可以凭其他事物取得。
②不一定要拥有B才能得到A,凡事总有三个解决方法。
③我没有B不是绝对的,只是此刻的情况而已。我可以想办法拥有它,或者找到它的替代物。
第一步,先相信某件事有可能。 然后,找个新方法,去做。最后,假如方法有效,则继续;若无效,重复上一条。
如遇困境,第一步先明确:“我做不到X。”
第二步,改写:“到现在为止,我尚未做到X。”
第三步,因果:“因为过去我不懂得(YY),所以到现在为止,尚未能做到X。”
第四步,假设:“当我学会(YY),我便能做到X。”
第五步,未来:“我要去学(YY),使我能够做到X。”
当把“不、没、难”的句子改为“如何”时,实际上就把焦点从问题本身转向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上,而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解决问题≠达到目标。
企业大老板,更应该培养起团队把焦点放在“达到目标”的心智模式。
达到目标,则意味着“谁能做事,让事情效果更好”,而非把焦点放在已经发生的问题上,挖掘原因再寻求处理方法。
明天继续《心智力》第二部分的分享,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