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重读了一遍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其中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今天跟大家聊一下,相信跟我一样年龄的父母都会有感触。
在安德烈写给妈妈的信中,他对于香港人的英文水平感到奇怪:
“港大所有的课程都是英语教学,所以你会以为学生的英语一定是不错的。告诉你,事实不是如此,我发现,很多学生确实能读能写很优秀,但是他们讲的非常吃力,大部分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聊天。香港的学生可能可以用文法正确的英语句型跟你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什么东西,但是你要他讲清楚昨天在酒吧里听来的一个好玩的笑话,他就完了,他不会。”
在这封信发表出来以后,一个叫做乔安妮的读者给安德烈写信,说“香港学生的英文只能用在课堂上。”乔安妮在墨尔本做交换生时,和四个美国女孩住在一起,起初的一个月她大部分时间只想把自己锁在房内,因为和美国女孩谈话实在令她沮丧。“我是读法律的,能做很好的课堂报告,但到了真的要和她们聊天的时候,我什么都说不出。”
看了以后你会不会觉得似曾相识?原来中国内地学生哑巴英语的状况,在香港学生身上也有体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这跟学生的个人努力没有关系,根源出在教育方法身上。
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语法翻译法”来教学生学习英语。这一方法是欧洲人发明的,盛行于上个世纪18世纪末,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这种方法有几个特点:
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
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看看这几个特点,是不是跟我们在学校里学习英语的方法一毛一样呢?
拉丁文之所以被称为“死的语言”,是因为它基本不用于日常交流,学生学习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经典,而不是听和说。
因此,用“语法翻译法”教出来的学生,往往重书面,轻口语,强调的是死记硬背。就像现在我们很多人,一说起学英语,就是要背单词、背语法;我们的英语考试,也是考大段大段的阅读理解,听力和口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
但我要说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英语的学习规律!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是为了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听和说!
我们一直用学习死语言的方式来学习活语言,不学成“哑巴英语”,还真是见鬼了!
实际上,从十九世纪末至今的一百多年里,语法翻译法一直遭到排斥和否定。但是为什么在华人群体这种方式还是这么盛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