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在中考时。儿子所就读的初中是一所普通的企业子弟学校,和一些名校比起来有很大差异,学年组有六个班,儿子的模拟考成绩稳定在前三名,但和其他名校比起来,这个成绩能不能冲进省实验的录取分数线,我还是比较担心。填报志愿时,我希望儿子按惯常做法,有梯次地去进行填报,第一档不行,还有第二档第三档托着,省重点不行,还有市重点。
这个时候的儿子很坚定地对我说,我的志愿就是省实验,如果不行,我宁肯还在现在的学校读高中。现在的学校为了争取好学苗,考出高分但未被相应学校录取的,会照单全收。想想,这也算是托底,既然儿子要背水一战,我也坚定配合。
中考前的这九年,儿子基本就是课堂学习,从来没去过任何补习班,我也没给他找过家教。不想让儿子承担太多的压力,他有进取意识,这个就是最宝贵的。坚信我要学的本身,比你让他学要事半功倍。
中考时,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很紧张,我也不例外。儿子那时成为他同一考场同学的主心骨,他说动他们就跟着走,他说等一下再进,谁也不挪地方。
每考完一科出来,有的同学会大声嚷嚷,说这题太简单了。儿子从来没有这话,会明确地告诉我,哪道题答得有瑕疵,能扣一分。儿子说语文有作文,这个判卷老师的主观分他无法预估。最后成绩出来,五科一共丢了四分,除了语文,其它科估计的全部正确。
当年沈阳最好的三所高中有省实验、育才中学和沈阳市第二中学。儿子顺利考进了省实验,开学之初就去沈阳武警指挥学院进行军训,在这期间,要竞选班长,通过自我介绍和竞选演讲,由同学们投票推举。
儿子和我说,省实验集齐了全市的尖子生,我去了那里,竞争班长恐怕胜算不多。我问他你还想不想当,他说当然想当,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更能得到锻炼。我说你要想当你就参与,参与了,至少证明你不畏强手,敢于竞争,即便失败也不会后悔,毕竟强中更有强中手。
军训回来之后,儿子晒得脸庞黑红,身子骨经过摔打,结实了。他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他竞选成功,又当上了班长。当时班级里有三十几名公费同学,几乎是全票通过。
省实验后来又进去许多借读生,儿子班级里的实际人数增加到五十多名。
儿子说了他的竞选过程。有一天军训科目进行完毕,老师突然宣布开班会竞选班长。大家坐在一起,儿子第一个举手发言。儿子和我说,大家说的内容大同小异,互相之间还不是太熟悉,第一个发言,就能抢得先机,给同学留下的印象比较深。
我听了,心里感到很欣慰。儿子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又一次表现出了自己不甘人后的竞争意识。
想起了他刚上学时的一件事。在课堂上给同学讲故事,放学回来后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劲,就把那个故事说给我。我一听肚皮差点乐爆。
我告诉儿子,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纣王宠妲己,不是寸王龙旦已。他识字不多,就照着偏旁部首去猜。听我一说,他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在地上直转圈儿:真丢人,真丢人,五个字读错了四个。
那时的许多书他都是这样看的,后来一点点识字多了,慢慢纠正过来。我说你能站出来给同学讲,证明你自信,错了不怕,再给同学讲时改正过来,让同学知道你这四个字读错了,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也就是刚入学时打下了基础,儿子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4881/b78c55bb067d37e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