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孩子一样干活儿,真的很快乐,在孩子做事的时候,你能看到他们的主动、热情与专注,也能看到他们如同玩游戏一样的快乐与满足。
但是,这孩子怎么越大就越不爱做事了呢?就说我家儿子,小时候也和瑶一样,什么事都抢着做,从小班起就在幼儿园吃饭睡觉,自己穿脱衣服不在话下,每次睡前都会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头上,谁都说他是个独立、自理的好娃。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这个习惯就丢掉了,自己的房间不主动整理,家里的家务活儿更不会主动帮忙做的,为了这个没少唠叨,作用不大。上初中之后,除了必须的自理劳动外,基本上不做什么事,考虑到他课业负担重,倒也不纠结了。但是这个困惑一直也在心里,推己及人,想不通的时候就会试着寻找自己小时候劳动的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83753/490958bc47ca4bb0.jpg)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是没有爱上过劳动的,主要来自干农活的感觉。那个时候是目睹了农活儿给父母带来的苦累,从心眼里非常讨厌农活儿。父母们实在是忙不过来,会安排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但这劳动带来的感觉啊,真是一点都不美好。暑假是干活儿最多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就被妈妈从被窝里喊起来,穿上他们厚厚的外套,钻进比自己高出很多的玉米林子里掰玉米,天气太热,要赶在日头上来之前多干一些活儿。农村人的生活是不看时间的,日出之前就开始劳作,正午酷暑时在家短暂歇个昼日心,日落很久才收工回家。这繁重的农活儿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份维持生计的责任,它是有意义的,这或许让他们的能够忍受的动力吧,但对于孩子来说,辛苦又枯燥,毫无乐趣可言,怎么能爱上它呢?所以当我上初中之后读到《桃花源记》,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对我来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小时候对做家务也没有多少好感。放假在家的小孩子家不用和大人们去地里同步劳作,但家里的后勤是要全包了的,哪个家里不是个子没有灶台高的小孩子在家做饭、洗衣服的。我不怕做饭,就怕洗衣服,大人们穿的厚衣服浸水之后特别重,干农活的衣服又很脏,搓不动、拉不起,每洗一次衣服,手上肉刺会多出很多,不小心刮到一个纽扣,手上皮被蹭破,再被衣服上的洗衣粉腌一下,疼得很。小孩子干活儿累了,是会想办法偷懒的,我偷懒最高明的办法就是看书,我爷爷每次见我捧着书就不肯叫我干活儿的,弟弟提意见,说我看的是小说书,爷爷会说,看的不也是字嘛。不识几个字的老人家对读书从骨子里透着认可与尊重。也是在那时候就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就为了逃避农活儿。这劳动啊,要说爱上真的不易啊!
也曾经和小伙伴们讨论过这做家务活儿的感觉,好友说起自己小时候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包容,这样的妈妈没有让孩子更懒,反而让她体验到主动之下、体谅之下的劳动带来的一种美好的感觉。对于孩子做家务,或许,真正该反思的是作为父母亲的我们,总是处在被要求做事之下的劳动、过早担于责任之下的劳动实在了无生趣,爱不上、也做不好。
长大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务,更多的是出于一份责任,这不喜欢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强烈了,但是,比起简单重复的劳动,还是有创造性、有意思的劳动更让我喜欢,那样的劳动就像孩子的游戏一样,不会有苦和累,太迷人、太有吸引力了,谁不都是这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