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0596/979241d65b85ad70.jpg)
Day 135
今天阅读郝晓东老师的专题文章《教师应成为演讲高手》。
记得在太原高研班第二天,所有榜样学员和十佳生命叙事者做完十个演讲以后,郝老师在开始他的讲座报告之前,特意提出了几点提升演讲能力的建议。
当时刚沉浸在做完报告的如释重负的我,感到了因为演讲能力不足带来的羞愧。
因此今天再次看来,那一次报告的点滴又如涨潮般涌来,对比老师的这一篇文章,我有了更加明确的提升目标。
阅读这篇文章,特意在日程本后面做了简要的导图。根据思考和导图,我把文章主要探讨的层次揭示为提升演讲技巧的五个方面:演讲的重要性,演讲讲什么,对谁讲?如何讲?以及技巧的练习。
接下来,我想就这几个方面,一一审视当时我自己的报告。
郝老师认为,演讲对于教师而言,是增加魅力的一大方法。其实哪怕不是在当场做报告,每天我们在课堂上,也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演讲。因此,提高演讲能力,也能够增加我们的课堂的魅力,更不用说做工作报告,专题演讲了。
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意兴阑珊?很可能因为他们并不喜欢我的课堂,而为什么不喜欢?也许一个重要原因就出在我们演讲能力的不上。
要提升演讲能力,郝老师给出了三大思考方向的建议。
1.讲什么?——精准把握要传达的内容
郝老师认为,一个好的演讲必须是“内容为王”,演讲不仅仅是为了传达信息,而更在于通过自己透彻的,独特的理解和思考,为听众带来新话题,新价值,新认知。而这也要求我们要在标题,结构,图形,例子上反复打磨,摒弃正确的废话,不求内容全面,但一定要力求为听众带来某个方面,某个定点上的豁然开朗。
回想我的那次在高研班上15分钟微演讲《我的新网师三字诀》,是否达到这样的要求?
内容上,我主要通过自己在新网师半年来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为了让与会和观看的教师伙伴,导师前辈们,对我的演讲有清晰的把握,我提炼出了“肯啃垦”的三字诀。
在结构上,也是依照这三个字展开,分别强调了意愿(肯),实践(啃)和坚持(垦),对于网师学员快速成长的意义。
总体来说,基本达到了内容的有效传达。不过对于老学员,也许是“老调重弹”,不足以刷新认知。
2.对谁讲?——针对听众需求准确传达
早在构思演讲之前,郝老师就提醒我们,要“关注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清楚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和结构)。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如果没有对听众需求的充分了解,演讲内容可能就会南辕北辙。
同样的道理,要课堂之前的备课,我们都知道要备学生,但自问是否真正始终贯彻?
太原高研班,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学员,讲师和专家,在这样的盛会上,听众们对于十佳生命叙事者会有什么期待?
这是我在构思时始终反复思忖的思考原点。
能够评选为十佳叙事,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有什么打动我们的力量和温暖?
有怎样非同一般的成长蜕变?
更巧的是,在高研班之前不久,郝老师在每周观察《学习当如方娇艳》中,如此隆重地介绍了我的学习经历,令我受宠若惊之外,也承担着一定要更加勇猛精进的责任和压力。很多素昧平生的学员因此“认识”了我。
而我这样一个从教仅仅四年的青年教师,加入网师也只是半年的学员,如何扛得住这样的夸赞?
因此,我在构思演讲时,也似乎看到了那些对我既有期待又有疑窦的目光。
那么就说说稚嫩的我是如何修炼的吧!
3.如何讲?——掌握演讲技巧高效传达
郝老师针对演讲的技巧提出了几点真知灼见。从结构上,要注意主题单一清晰,最好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此外,根据不同的文本采取不能的结构框架,例如干货类文章,可以采取常用的总分总,问题解决式,或者两个w一个h的思路,如果是故事类,要特别留意对比的张力。
从媒介上,郝老师特别提出了ppt的作用,要求丰富清晰,简洁美观,避免文字过多,模板陈旧老套,或者过于花哨。时间也要控制在两小时内。
虽然这些要求并不算高,但只能算是基本要求。真正好的演讲,内涵要更加丰富。因此,郝老师的建议,可算是抛砖引玉,对于我们而言,可以从几点来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
一是“他山之石”,郝老师提到了经典的演讲资源,如TED,一席演讲,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以及《我是演说家》之类著名的演讲实录,都可以让我们对好的演讲总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二是加上技巧的训练,例如组织语言方面,要在密度,内容,节奏上加上,精炼化。神态举止上,自信从容,声音清晰。尤其是内容,一定要有代入感,讲自己才能讲的故事,才会打动人……
对标参考,我的演讲,结构上基本算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但是因为现场紧张,语言组织上,还是存在着零散,重复,语调单一的情况,不够自信从容。我想这应该演讲新手的通病,相信有足够的训练和有意识的培养,我也定能够提高!
从郝老师的这篇文章,打开了我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窗口。
在新网师,你总能遭遇新困惑,新问题,新知识,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