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未进入冬季,但是气温明显下降,离冬季越来越近,之前讲过,春、夏、秋、三季养生,今天来讲一讲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进入冬季后,气温明显下降。
《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则泣涩,温则通利。
天气一冷,气温一降,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反复或者加重,所以冬季的养生非常之关键。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每个季节都有养生的重点,冬季特别要注意养肾防寒。
所谓“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中医认为冬季是藏精的时节,精要藏得住,藏得深,就像藏一个宝贝一样,如果肾精能够单独分离出来,那最好藏在有5米钢板保护的银行金库内,谁也别想盗走!肾精是人体最宝贵的能量资源,就像人体的核能一样,就像液体钻石般宝贵,这是种子的强大能量,可以滋养五脏、荣华六腑、光润容颜。
到了冬季应该好好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为来年储备雄厚的能量,这个冬季养得好,储备充分,来年春天就有打虎之势!就像学生备战高考,就像运动员备战奥运,现在的知识储备和训练储备,就是为了到时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这也像手机充电一样,肾精就是人体的电池,一天天积累,一天天储蓄,最后能量就会满格,浑身洋溢着劲爆的能量,每天都表现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在学业和事业上放大招,冲劲十足,干劲冲天,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突飞猛进、势如破竹。
《黄帝内经》中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不懂得冬季养藏之道,在冬季依然精液频泄,那么身体必然会日趋衰弱,到来年春天很可能会爆发出各种伤精症状,人的精气神也会变得极度萎靡,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一看就是气色极差、鬼气缠身,让人看了很不舒服,甚至很厌恶。
善养生者,必奉于藏!藏功一定要好,冬季要格外注重养藏,就像运动员格外注重冬训一样,通过冬季的养藏和积累,在来年就会迸发出超强的身心状态,有如焕然新生、脱胎换骨一般。
寒冬一来临,对我们全身的器官都是一次严酷的考验,在这个气温骤降、风大干燥的季节,身体不好的人,很多疾病都会反复。
气温降下来后,很多人的鼻炎也会加重,记得以前每年冬天,我都觉得很难熬,因为那时我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和冻疮,而现在这两个困扰我的问题,基本上完全好了,鼻炎很少犯,冻疮很久没出现了,养生的确不可思议。
有鼻炎问题的我建议可以试试艾灸,我一般都艾灸合谷穴和足三里,艾灸对于我鼻炎的康复绝对功不可没。
自古扶阳有三法:第一为灼艾,第二为丹药,第三为附子。灼艾就是艾灸,《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熬夜、久坐、纵欲、和严寒都伤人体的阳气,艾灸可以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熬夜、大怒、等都会加速这种亏耗,让人未老先衰,《扁鹊心书》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当然,艾灸只是一种恢复方法和治疗手段,艾灸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见效比较快,有的则比较慢,刚开始艾灸还可能出现排病反应,我们应该先充分了解艾灸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艾灸的一些禁忌要事先了解清楚,不要盲目操作。
人体血管对温度十分敏感,血管在冬季遇冷就会收缩,容易变脆。寒冷的刺激会使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就像一个橡皮水管,在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再一增大,那么很容易就会裂开,我们的血管也是如此。
当气温大幅度下降,血压的波动性就会增大,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提升。特别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血管弹性已经比较差了,所以更容易出现脑出血等意外情况。
冬季很多人都会遭遇人生的不幸,我们现在虽然年轻,但也应该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毕竟家里都有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你懂点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向他们多多宣传,防患于未然。
冬季养生分享先分享两个要点,具体如下
一,适量锻炼,严格控制出汗量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锻炼,不仅能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还可以磨炼意志。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身体强健,御寒能力强,但是如果锻炼的方式和锻炼的强度安排不当,则容易导致感冒或者其他的身体不适。
另外,超负荷的锻炼也会使机体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所谓过犹不及,所以冬季锻炼其实有着很深的学问。
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日子可以选择在户外活动,在大风降温或者冰雪连天的日子,则不妨在室内锻炼,可以灵活安排。冬季气候寒冷,肌肉韧带的弹性、伸展性降低,粘滞性增高,关节不灵活,常感身体僵硬活动不便,因而突然进行剧烈活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扭伤等伤害。
冬季锻炼,应该特别注意热身,先做一些较缓和、运动量较低的热身运动,热身运动能提高身体主要部位的体温,并且能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从而为身体进行强度更大的活动作好准备,轻微活动后的拉伸运动可以使筋腱更灵活,可以有效提高体温并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可避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拉伤。
另外热身运动还可以调节心理状态,并且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锻炼,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季锻炼的方式,诸如太极拳、养生气功、慢跑、快走、跳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年轻人打打球也很不错,但要注意运动量,也要做好自身防护。动则生阳,阳虚的人应以动养为先,但切记不可过于剧烈,阴虚的人应以静养为先,但也需配合动养。
动静结合,方合养生大道,具体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还是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具体安排。锻炼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控制出汗量,人体本身也有两个阀门来控制,一个是释放阀门,一个是收藏阀门,即三阳与三阴的开阖枢,两个阀门都是双向的,有开有关。出汗就是一种释放,大汗伤阳,对身体恢复很不利,偶尔一次大汗还不觉得,如果经常出大汗,人很快就会虚掉。
锻炼量和出汗量一定要严格掌握,并不是越多越好,这里面大有讲究。年轻人就是冲劲足,但是养生的意识很缺乏,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出汗量,这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现在每次锻炼,对出汗量都有严格的控制,每次身体发热快要出汗时,我就会降低运动强度,从跑改为快走,这样就可以把出汗量控制在微汗的程度,冬季养藏,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出大汗。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冬季养生要“无泄皮肤”,意思是说不要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中医认为,“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汗液就是阳气蒸腾阴液所致,因此出汗过多也会损伤阳气。
二,天人相应,早睡晚起,增加日晒量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从生理角度来讲,阴精与阳气是互根互用、互存互亡的关系,阴精是阳气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所以古人主张要“早卧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这里的早睡晚起,并不是让你睡到10点或者11点再起来,而是相对于其他季节的晚起。
中医也讲到久卧伤气,适当的睡眠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睡眠少则会伤身,气血得不到补养,但是睡眠太多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的现象。
冬天三个月,天地之气收敛,阳气潜藏于地下,阴气弥漫于天地间,所以此时的气温是四季中最低的,水开始结冰,大地也冻裂了,天地间的阳气都在潜藏,这时候一定要懂得养藏,不要去搅扰阳气。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三九、四九,关门缩手。”在冬天就应当保暖避寒,护藏阳气。
冬天一定要多晒晒太阳,晒太阳的时候又可以重点晒晒头部和背部。冬天晒太阳就是接天气,可以起到生发、滋养人体阳气的作用,让人体阴阳达到一个平衡。
在冬天里晒太阳,对增加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造血功能、调节中枢神经、增强人体各部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处。特别是对骨质疏松症,有着非常好的疗养效果。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晒太阳的重点,让阳光洒满头顶,这样就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这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坐着、站着或者锻炼时,可以后背对着太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