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第三十三天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00:11 被阅读3次
《道德经》学习第三十三天

今日学习第56章“知者不言”。本章讲圣人要:不言、希言、贵言。多言就会数穷,就会逐渐失去真知。少嗜欲,多内修;少追逐外在的物质,多感应无形的大道。这样才能超越对待,通于天地万物,自然得到天下人的贵重。

【正文】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塞其兑

闭其门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是谓玄同

故:

不可得而亲

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

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直译】 

有真知就不会轻言

多言逐渐失去真知

塞住有形的孔窍

关闭对外的大门

挫除心性的锐利

解开内心的纠纷

含蓄无形的光明

混同微小的尘土

到达玄同的境界

所以天下人:

谁也得不到他的亲近

谁也得不到他的疏远

谁也得不到他的利益

谁也得不到他的损害

谁也得不到他的贵重

谁也得不到他的轻贱

所以为天下人所贵重

【我所悟】

无欲则刚!

我认为苏澈的解析比较好:道不是用来言说的,也是可以言说的,但是懂得的人不一定想说,善于言说的人不一定能懂。只有关闭了对外的门户,断绝与外物的接触,然后消磨锋芒,消解繁杂,调和于光芒,混同于尘土,协调、治理内在,宁静沉寂不同于世间万物,才能接近于道。可以被亲近,就可能被疏远。可以获得利益,就可能受到伤害。可以被当作高贵,就可能被看作低贱。体会了道的人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亲近疏远的分别。顺境逆境都一样看待,对获利、受损都不去区分。不去思考荣誉和耻辱,心里也就没有高贵、卑贱的区别。对于这样的人,不能拿人之常情去衡量他,所以才被天下人敬重。

【本章作业】

1、请用2-4个字,描述本章的主题:修徳。

2、已手抄一遍本章

3、什么是兑?为什么要塞其兑?全文哪里还出现塞其兑?:兑就是开口,人体的有七窍;因为百姓如关注耳目,就失去对道的感悟 ,所以要塞其兑。在52章出现过“塞其兑”。

4、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之间顺序能互换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先要避其欲,然后挫其锐,尔后解除纷,方可同其光。

5、全文哪里还有“塞其兑、闭其门”等类似句法?试着寻找全文,并按照你的理解全部排序。在第4章、第52章和第56章有类似句子。

6、字的解释:

①兑:有形的孔窍;②利:利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学习第三十三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aq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