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怎么办?多地出台政策解决大学毕业生买房难题。武汉、成都、长沙、合肥、南昌等5省会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在武汉召开联席会,就自由职业者和在校大学生自愿缴存使用公积金等议题达成合作行动计划。按照现行政策,在校大学生因没有固定工作单位,无法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此次,针对大学生出台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尚属首次。(新京报4月16日)
针对大学生出台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尚属首次,这是政策上的一次突破。在这样的政策突破之下,可以想象,大学生毕业之后,在住房问题上会有一些利好的气象,起码可以有一些固定的定向积蓄。尽管这些积蓄并不能马上圆了他们的买房梦,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可以解决住房方式“零起点”的问题,应当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政策导向。
然而,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他们缴存的钱从哪来?显然,只能来自于父母的支撑,换言之,大学生的买房钱并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即使将来真的圆了买房梦,那也是父母血汗钱的跨代转移,父母们将会以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代价,为孩子筑起一个安心巢,相信,大多数父母们为了孩子都会这样去做,这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舐犊之情。
但是,作为大学生来说,谁愿将买房难的问题逆向转嫁给本已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相信,没有哪个大学生心安理得地这样去做,因为他们上大学的目的,是要最大程度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用学到的知识去为社会服务,而同时,也要使自己将来有一个更高标准的生活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以“反哺”的形式,给父母创造出安度晚年的经济条件,让父母们得到来自于家庭伦理的回报。
然而,就这项政策来说,它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住房的问题,而只是将这辈人的难题,以政策突破的方式推给了上一辈人,同时,也将政府的责任一并推给了上一辈人。“啃老”这个词,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它已在社会共识层面受到了孝道的质疑,虽然它在一段时期内还将存在下去,但无论如何都不应有它存在的正位,而这次提出的大学生缴存公积事宜,在客观上起到的第一作用就是将“啃老”扶上了正位。
如果说对大学生可以突破性地缴存公积金,那么,中学生是否也可以,小学生是否也可以,幼儿园是否也可以?而如果都这样突破下去,那只能说公积金已经失去它的根本意义,因为公积金的社会意义很明确,那就是将个人的力量与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担负起将来住房的必要支出,而这样的政策突破,只会将所有的事情混为一谈,即不能实质性地解决个人问题,也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买房难问题。
解决买房难问题,确实需要本质上的突破,但它的突破方向并不在于刚性住房人的身上,而在于房地产乱象的身上。试想,房价已经失去了有效的刹车,甚至已经背离了房价的价值规律,而在这种“一潮涌动,万波跟进”的情况下,即使不管大中小学生都可以缴存公积金了,但那就能追上房价的上涨的泡沫吗?显然,这样的突破性缴存公积金,终将会面临“一直在追赶,从未超越过”的尴尬。
这次,一些地方针对大学生出台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尚属首次,这是一种突破,也貌似是一种利好,不过,这只是从想当然的道理上讲的。然而,政策方面讲道理,房价却不讲道理,这些年来,房价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停歇,但那只不过就是涨停板的缩写而已,而过后无一例外地还会有更大的舒展性上涨。关于房价上涨,停是停过,但哪一次不是补涨的更多?
其实,解决大学生买房难问题,与解决所有社会成员买房难是一个相同的问题,它不需要单独将大学生拿来说事,也不需要对谁网开一面,因为谁都不会是永远的在校大学生,当大学生走入了社会,就是普通的一员,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而政策的制定,应当体现的是广普性,而不是东一下西一下的局部性,它需要全盘通透的考量。
因此,对于解决买房难问题,还应当回到它的本源,那就是挤掉泡沫,还原它的庐山真面目,让人们能清楚地看到它的健康预期,并有足够的信心克服现阶段的困难,唯此,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甚至婴幼儿在内,才会在健康的预期内,客观地摆入自己。说来说去,就是要回到“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政策出发点上来,而从这个宏观层面上讲,政策更需要突破,那就是以更科学更强力的方式,挤压房地产的泡沫,以“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社会共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破性地强力击碎其中的顽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