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在守望新教育上,有一篇纪念李吉林老师的文章,她创造的情景教学法影响较大,特别善于利用家乡的小河、小坡、小山、田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学习。让我想到了校本课程的开设,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进行知识的教学。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这样的,表达不同,内容相通。
只有穿越课程,才能研发卓越课程。不存在事先存在的课程。即使是国家课程,发到各班中的课本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如何使用课本开设课程却是完全不同的,也是在不断的穿越课程中,创造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摸索中,有这样的几点体会。校本课程,有非常明确的积极作用。第一大作用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上好国家课程做了充分的铺垫。第二大作用是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社会与生活等多门学科学过的知识,来理解现实生活。第三大作用,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对家乡深刻认识,为学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未来生活奠定认识基础。即使优秀学生到全国各地生活,在校本课程家乡风景中奠定的对家乡的认识基础,可以顺利的迁移到对新的环境认识中去。第四大作用,在这样的课程中,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综合运用各项知识能力,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大作用,因为野外实践活动比较多,学生兴趣较高,在潜移默化的课程训练中,培养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家乡,一个小村,几顷地,看起来范围狭小,平淡无奇,但细看,内容非常丰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背后,都可以联系到广阔的知识背景。内容大概分几个方面,对山河地理的理解,对节气四季变化的理解,对各种作物的理解,对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的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等等。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要素基本一致。首先要围绕一个主题,不能无所不包,比如说家乡风情,关注家乡能见到听到能够深入感受的一些事物。教师要对家乡有深入的观察和理解。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村庄,教师认识的范围应扩大至洛阳市的范围内。这样的校本课程,才具有普遍和典型意义。没有这一点,是无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在家乡的各种要素中找到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地方,可能会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的方法上,更加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抓住学生兴奋点,开展观察感受、阅读查询、交流展示、创新实践等活动。在小学低中高年级,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不一样,要根据年龄特点,选好不同的主题,以一学期围绕一个大主题,每个月围绕一个小主题开展活动较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6年12个学期的实施主题提纲。
家乡虽然平淡无奇,但一山一河,一村一田,一草一木,每一种作物,每一处风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圣人的话,包含着更为丰富深刻的道理。但是这句话拿到校本课程上来理解也是可以讲得通的。
家乡各种事物的变化中,蕴含着天下演变的痕迹和信息。观察天下,不一定要跑遍天下,深入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就可以知天下。深入的观察周围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就可以体察天道运行的规律。坐着火车或者飞机,跑得越远,所了解的东西越少,因为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之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