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说治理政事,用不着杀戮,只需要你向善,老百姓自然也会跟着向善。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遇到风,必定随风倒伏。孔子这个理论会遇到一个规模效应,君子品德的影响力随着距离的变远而衰减,一旦超出某个临界点,品德将不再起作用,这个时候就是法律起作用了。
那孔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这跟孔子生活的时代有关,孔子出生在春秋时代,那个时候算是家天下,实行的是宗法制,家和国家是重叠在一起的,国君和底下的封建领主都是亲戚,处理好了家庭事务,国家的事务也就处理好了,所以孔子用品德来处理家庭事务,同时顺便就把国家的事务处理了。只是现在时代变了,孔子给出的治理国政的建议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