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四)杂谈

作者: psh_11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22:58 被阅读3次

      前面讲到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可以说西周亡于此,而这个制度却影响了后世,不管是“兄弟阋于墙”还是后宫宫斗,都和此有关。

      东周的开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开始,这一时期一共出现了五位霸主,最先的“封王子弟,以藩屏封”。王幾周边占着山川天险的同姓诸侯被慢慢的消灭,尤其是最南边的楚国在一直北上...

      楚人的苦逼历史从文王号召进攻商就开始了,最后武王又没认账。楚有着母系遗风,崇拜涅槃的凤凰和火神祝融。一直到成王,才封男子爵五百里,这是最低限度。至此开始了一直北上的逆袭之路。直到“允许称王”甚至“问鼎中原”。

      东周时期,春秋一霸(就那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借周惠王北上抵御犬戎(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的命令,一直打到洛水河边(离东周王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带)很近),周王马上派人慰劳,楚王就说:“听说天子的九鼎很重,不知到底有多重”。来人一听,这是觊觎周王室啊,只能说:“天子服天下靠的是德,而非九鼎”。(楚王也只能说:那我大楚将士折下他们的戟就可以铸成,意思就是我人多)

        看似答非所问,其实这个德,还真不是一些人说的德行,它应该就是周礼之德。因为这是一套等级森严的制度,所谓分封再分封,一级级分下去,周天子就是天下的共主,是真龙天子。其实就是告诉楚王周礼还没完全崩。

      周灭商的时候,原来的商朝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感觉估计是一夜就换了人间,周人只能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力,和他们一起聚居在城墙内,称为“国人”。城外的“乡野粗鄙”之人称为“野人”。

      最初打仗靠的当然不是占绝大多数的商人,就像古希腊雅典城邦一样,当兵的武器得自备。家里没个矿,铠甲都感觉穿不出去。所以基本上是让周的贵族子弟上去锻炼锻炼,双方摆好阵势,然后开打...

        然而这不是真正的战争,尽管它维护的是“周礼”。尤其是宋襄公和楚的那一战,人数上占劣势,却等其摆好阵势开打,大败而归。几次错过了击之半渡的大好时机。

        战争开始变幻莫测,战场形势也显得瞬息万变,一个好的指挥官就得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具体可见《左传》曹刿论战)这一时期开始不仅出现了一批善用矛盾解决矛盾的谋士,也出现了一批极具军事才能的军事家(如写过《孙子兵法》的孙武)。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最后只剩下了七个国家,而在他们的西边有一个极其落后的秦国,诸侯会盟而故意不请秦,让当时的秦孝公深感自尊受损而谋求变革。

附:

        周亡,也亡于分封制,所谓封邦建国(是为封建),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尤其可以大量征兵(大量发给他们廉价的防护铠甲)。所以往往会割据一方对抗中央朝廷。

     

       

     

相关文章

  • 中华上下五千年(四)杂谈

    前面讲到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可以说西周亡于此,而这个制度却影响了后世,不管是“兄弟阋于墙”还是后宫宫斗,都和...

  • 《中华上下五千》

    我今天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章 好词:中华 奉命 母亲 将军 监狱 追捕 自杀 示范 坦然 关...

  • (四)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

    【九洲芳文】 春秋战国末,晋国渐衰落。 智家势力大,赵韩魏联合。 逞强智伯瑶,欲击三家破。 聪明赵襄子,韩魏去游说...

  • 被历史震撼

    __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从暑假到现在,我一直在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丛书,。 这套丛书共四卷,是一套把丰富...

  •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四

    五帝指颛顼,帝喾,尧,舜,禹。 禅让制是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转让给他人,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

  • 中华上下5000年

    天里贰年关中发生了大旱饥饿的人民开始吃人朝颜特地征召张养浩担任峡西邢台中评听到命令后,他随即将家中的所有东西分散给...

  • 《中华上下5000年》

    好词:斯托、纯纯欲动、伺机反扑、沸沸扬扬、食不甘味、夜不成眠、葬礼、呕心沥血、谈谈夜夜、将心比心、半信半疑、六神无...

  • 《中华上下5000年》

    好词:演习作战、操练、不以为然、歪歪斜斜、徐小推搡、鸦雀无声、斩首示众、深仇大恨、政治主张、杨虎叛乱、周密筹划、临...

  • 《中华上下5000年》

    日期:10月30日 作者:韩兴娥,郭春峰 页数:1—3页 好词:自上而下,巧取豪夺,肆意横行,无人管束,由乱而治,...

  • 《中华上下5000年》

    好词:待价而沾、木淳、追事、不疲不亢、苍苍茫茫、七颠八倒、满腹经纶、有机可乘、出兵攻略、代天之仇、百依百顺、七窍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上下五千年(四)杂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h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