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上古历史被神话故事占满,没办法,无文字可考嘛。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情,这些何不是人们的想像呢?有谁真正回去看过呢?
我们叫自己炎黄子孙,来源于上古的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另一个部落的首领)。
(另一个说法是炎帝是要比黄帝早的人物,蚩尤是炎帝的子孙,而炎帝此前兵败于黄帝。不管怎样,已经不可考了)
然后就是贤明的君王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这些内容记载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写这样一部史书是相当不容易的,做什么都是要花时间精力的,首先,他得翻山越岭,去采集资料。当然这些资料多是一些耄耋老人的口述,基本就算个人见闻了。
(司马迁的父亲临终前喃喃的说:“这辈子的梦想是写一部前所未有的史记。”为了这个梦想,司马迁在狱中坚持了下来,这是他活下去唯一的动力。)
我们把司马迁写的历史叫做正史,至少我们今天的教科书会按它来编写,然而并不是现在,过去的每朝每代都是正史。
然而根据西晋出土的《竹书纪年》记载(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舜囚尧,复堰塞丹朱。(舜囚禁了尧,又欺骗他的儿子丹朱并把他囚禁了起来)并且说明了原因,尧到了晚年,愈加昏庸...(这部暗黑系史书虽然没有获得正史地位,但显然它运用了春秋笔法,直书善恶,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更接近史实)
舜的时候水患成灾,为了治水,启用了鲧,鲧采用的办法是堵,水冲到哪里,就堵到哪里。结果堵了这里又冲垮了那里,堵了那里又冲垮了这里。
舜很生气,就杀了鲧,然后任用了他的儿子禹,关于禹的来历就有点奇怪,因为他是鲧死后,从他身上长出来的...
大禹治水不同于鲧,他是水冲到哪里就通到哪里,所以大禹治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以致三过门而不入(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回家去看一看,比喻敬业精神。毕竟老婆生了也没回去看一下。有个成语叫“过门不入”就是这么来的),最后水祸平定。舜一看,这小伙子不错,王位就传给他了...
然而根据《竹书纪年》记载,禹将舜流放于湘水,成功得到王位。禹有一个儿子叫启,在正史里,启是中华历史的转折点。大禹治水的时候,他的妻子涂山氏就在家里生下了e儿子启(总比从禹身上长出来的好)
教科书里有这么一句话:“禹有意培养其子启的势力。”关于启夺位我知道的不多,但是启杀了益确实夺位使得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禹封启为伯,靠近一个经常反叛的方国,等到它又反叛的时候,禹命令儿子启抵抗,启打不过,对他的手下说:“我人比他多,装备比他好,打不过他一定是我的原因。”
于是几年内,他粗茶淡饭,礼贤下士。过了不久,那个方国主动来降。(一说为启已夺位,同姓部落不服而反叛)
大权在握的启迅速腐化堕落,英年早逝。
王位就开始在一家内传递,夏朝诞生了,今天的考古发现了夏的遗址——有城墙,这是父系的象征(因为要把什么东西关锁在里面——私有财产)
很多了,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