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谓的不听话,通常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标准相差太远,在爷爷面前正确的行为,到了妈妈这里就成了错误行为。所以,要建立统一的家庭规则,让孩子很清晰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前两天去看十多年前在学校读书时的闺蜜,她嫁在效区农村,生有一个儿子,已经上二年级了,农村的房屋很大,她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标准的三代同堂。
在到访之前我听闺蜜提起她这位叫豆豆的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他给我的印象有些奇怪,一方面他表现出退缩和躲闪,不肯与我正面说话,总是环顾四周而言他;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莫名的蛮横和霸道,比如,他想穿鞋,就高声命令:“奶奶,给我拿鞋!”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就仔细的观察一家人的相处方式。
爷爷是个性情温和的老人,对豆豆极其疼爱,总是处处保护着他。比如妈妈说孩子学习不好,爷爷则马上表达他的满足:“不错了,全班几十号人,能考到40多名不容易啦!”奶奶则是典型的外向型性格,热情、但是说话又直又快,也很爱唠叨、重复。在那里的半个小时内,就听奶奶唠叨过豆豆4次,一会儿说:“看把这些玉米撒的到处都是,一点也不懂珍惜粮食”、“太淘气了,又把电视遥控搞哪去了?”“这满地都是水,准是臭小子干的,弄这么湿也不打扫一下,总是不讲卫生”、豆豆在她背上趴了一下,她又说“哎呀,要把奶奶腰压断啊,会不会孝顺奶奶啊,真是要给你气死,一天到晚的,真是白疼了,一点也不听话.....”豆豆的爸爸看到孩子趴了一下奶奶的背,听奶奶这么一说就生气了,抓起树条就要打孩子,豆豆连忙开溜。相比之下,我的闺蜜更理智一点,对孩子的学习比较关心,要求也更严格。四个家庭成员的性格,清晰地解释了孩子行为中的矛盾因素。
当天晚上,我在闺蜜家过夜,发生了两件小事。一件是他看动画片的时候,妈妈检查出来他的作业上有2个错误,他不想改。妈妈却坚持让他改,他跑去爷爷房间拿笔盒,进屋就哭哭唧唧的,话说得很巧妙:人家正好好地看电视呢,妈妈就非要捣乱!走到门口,他的脚步迟疑了一下,回身扑到爷爷怀里,抱怨变成了哭泣。妈妈又喊了几声,他才十分不情愿的往回走。我走过去安慰他:“我们正好好看电视呢,妈妈怎么给我们捣乱呢?”他平静了一些,给我讲了一遍经过。这时,我做打抱不平的样子:“走,我领你去和妈妈评评理去!”看到他明显的喜上眉梢,以为来又了个撑腰的。
见到他的妈妈,我使了个眼色,虚张声势地说:“听说豆豆看电视,你给他捣乱了?”妈妈说:“我让他改作业,他不改。”我问豆豆:“是这样吗?”他回答说:“我没说不改!”我接着追问:“那你想什么时候改?”他说:“看完动画片就改。”我又追问:“看完现在在看的这部动画片是吗?”他答:“嗯”,我还接着追问:“看完动画片还需要我们提醒吗?”他说:“不用”。我又把话题转移到刚才发生误会的地方:“豆豆,你看,妈妈让你改作业,你想着看完电视改,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要说清楚,妈妈才会同意哦。”在我的鼓励之下,他向妈妈说:“我看完电视就来改作业,不用你提醒了。”结果,他看完动画片就马上关了电视,很自觉的过来改作业。改完作业又交给妈妈看,我们大家都夸奖了豆豆,他非常开心。
之后,一家人看综艺节目 ,孩子在沙发上玩。我过来闺蜜家的时候,给孩子买的一个乐高积木的小汽车,他正拆开包装准备拼装。似乎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新玩具,他面对一堆零件,一时愣住了,皱着眉头像在发呆,我马上凑过去:“喜欢这个玩具吗?”他很快的点着头说:“嗯,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装,要先从哪里开始呢?”我提示他,你是不是可以先看看说明书呢?他突然大声的命令我说:“把说明书找出来给我”。我对他说:“你是不是想让我帮个忙呢?既然是要帮忙,你温和地说,我才愿意呀,再说一次给我听听吧。”他果然温和地改了话说:“阿姨,帮我拿一下说明书吧”,我马上肯定了他的语气,并表现出我的高兴,同时帮他找出说明书递给他。他接了说明书还很认真的跟我说了声:“谢谢”。一边的闺蜜稍稍向我伸了个大拇指,后来她告诉我:“这孩子以前从来不和别人说谢谢”。
从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出,其实豆豆是个很好的孩子,只是家人不当的疼爱,改变了他的行为模式。后来,我给闺蜜提了一些建议。
一、教育的统一性。在这个家里,教育的不统一非常明显,这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所谓的不听话,通常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标准相差太远,在爷爷面前正确的行为,到了妈妈这里就成了错误行为。所以,要建立统一的家庭规则,让孩子很清晰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二、清除负面评价。其实奶奶的批评和唠叨、爸爸的急躁和动手打孩子,也隐含着对豆豆的疼爱,只是她们的表达方式孩子很难感觉得到。建议奶奶尽量不要再对豆豆说负面的评价,这些看似最习以为常的的话,却是伤害最深,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会让孩子造成不自信和自我否定。
三、建立一致的规则,不要打骂和恐吓孩子。孩子所谓的不听话,多数是因为每位家庭成员的教育标准相差太远,在爷爷面前正确的行为,到了妈妈那里就成了错误行为。所以,要建立统一的家庭规则,让孩子很清晰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四、多陪孩子聊天和玩耍。看上去,每个人都很疼爱孩子,但不恰当的方式,总是演变为伤害。多给于孩子正面的关注,少一些管制,多一些陪伴,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他玩,很多问题都会引刃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