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道》是美国作家怀特黑德2016年8月出版的作品,这部小说构思16年,怀特黑德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从翻开书到读到最后一页共花费8个小时,整个故事读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书里讲述的是一个黑人女孩逃出种植园前后的故事,同时这本书还刷新了我们对种植园奴隶的认知。
这本书有个避不开的是问题就是“种族歧视”,第一次了解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是从电影《为奴十二年》,电影讲述的是一名会拉小提琴的自由人,却因被人欺骗沦为奴隶,不仅忍受强度大的体力劳作,还要忍受奴隶住的鞭刑与凌虐、侮辱,在作奴隶的十二年始终不放弃抗争最终获得自由的故事。而《地下铁道》讲述的已经不仅仅是自由民被诱拐被变卖,它更是直击种族歧视的核心,小女孩科拉是奴隶的第三代,她的外婆是在非洲自己的家,被掳到美国,卖到了乔治亚。再后来有了梅布尔,梅布尔有了科拉。
作者用极其冷酷质朴的笔法,描写了一个又一个虐杀黑奴的场景。开篇就有科拉的外婆阿贾里被掳后以为能和父亲重聚,但一上路便得知,父亲因为跟不上步伐,被奴隶贩子打破脑壳丢在路旁死掉了。
阿贾里如同货品一样随着市场波动,最终以292美元被卖到了兰德尔种植园,且在这片种植园里终其一生没有松过一口气。阿贾里在这里,结了三次婚,生了五个孩子,但活下来的只有科拉的母亲梅布尔一个。甚至有人安慰阿贾里,虽然没活下来,但你知道你的孩子会死在哪里,也知道他们怎么死法。这意味着太多黑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死在了哪里如何死去。
阿贾里最终死在了棉花堆里,在等级次序中她知道自己的价值,从被卖来买去的交易中,思想被奴化,从未想过逃走的阿贾里,已经认同了奴隶主奴隶贩子给她的奴隶身份,自由于她而言永远留在了非洲的家园。
科拉的母亲梅布尔留给科拉第一样和最后一样东西都是道歉,第一次道歉是为把她带到这个世界,第二次道歉是不能带她走。从小在种植园长大的梅布尔,哪怕一辈子没踏出种植园一英里外的地方,也不愿死在种植园。但在逃离种植园之后,就后悔了,在返回的路上被水蛇咬了两口,最后倒在了沼泽地淹没在无边的黑夜里,她没能赶在第一缕阳光出现前回到女儿的身边,但她如愿的死在了种植园以外的地方。
以上是故事发展的背景,开篇就开始布疑,西泽第一次找科拉说北逃的事,科拉拒绝了。但却是外婆的声音,再一次找她说出逃,科拉答应了,但是母亲的声音。
起初不明白这是何意,但分析过外婆和母亲的一生后不难理解。外婆留给科拉的是在植物园里如何生存的方式,母亲作为植物园里唯一一个逃出去且一直没有被猎奴者抓回来的人,她留给科拉的是希望。当科拉的生存方式被渐渐剥夺后,她向着那一点点希望迈出了脚步,勇敢的选择了逃走。
科拉在植物园长大目睹了无数虐杀场面,有这样一句话"在她身上为奴的那部分及时抓住她为人的那部分",但随着科拉的长大真正经历过人性后,科拉渴望所有自由东西,比如无暇的白色石头建筑;广阔的海洋;不为任何人服务的“有色人”开的铁匠铺子,这些东西在她眼里都是一条自由的鱼。
而《地下铁道》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科拉从开始逃跑的那一刻起,紧绷的神经随着她的命运起伏,这一路上遇到过善良的白人,也有渴望自由的黑人,更有为“黑奴”解放献身的白人,还有穷追不舍得猎人。从一个地下铁道出来生活一段时间再进入铁道到另一个地方,一段又一段的地下铁道不仅是所谓“逃奴”的庇护,更是黑人自由的希望。科拉正是在这样的铁道中辗转得以活命,科拉两次都想停下来,但追捕和虐杀从未停止,她的两个恋人都死在了这样的路上,最终科拉从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佐治亚州克服重重困难孤身一人逃了出去。
科拉始终没有找到母亲,科拉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在天亮前倒在了沼泽里,所有人都不知道。但是母亲留给科拉的希望,让科拉历经艰辛的逃了出去。正如书的腰封中写的那句话,“人生终需一次妄想,带领我们去那从未到过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