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外“柳”源
作者:王莎莉
板桥,这个名字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梦一般的存在着。
我的世外“柳”源小时候,爸爸教我背诵温庭筠的古诗《商山早行》,读过去就记住了里面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后来上了小学,知道了清代有位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板桥两个字,从小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想到的是,我们临泽县竟然就有个板桥镇,于是在周末的时候,我就经常缠着爸爸带我去板桥逛逛,我也知道了板桥还有仙姑寺,板桥与仙姑也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传说。
我的世外“柳”源板桥与我家并不远,爸爸开车几分钟就带我到板桥的地界了。路两边长满了柳树,柳枝几乎就贴着我们的车窗轻轻拂过。爸爸对我说:“这里柳树多,所以叫西柳。”我急忙好奇地问:“有西柳,一定就有东柳吧?”爸爸笑了,“我女儿真聪明,西柳过去就是东柳了。”我趴在车窗上,看见外边一条很宽的沟渠,渠里积满了水,像小河似的,汽车就是沿着这条水渠在前进。西柳、东柳,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就是一个世外“柳”源。
不知不觉我也长大了,真是天随人愿,我大学毕业后,考上了乡村教师,而且就分配到了我小时候神往的地方——板桥镇东柳小学。没有爸爸相陪,一个人去学校报到,心里好紧张,又好兴奋。渠边的柳树像是认识我似的,不时伸出手来和我打招呼,我澎湃的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学校近了、到了,一向落落大方的我,竟然莫名地羞怯。还是板桥镇东柳小学这几个字,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走到门口,一个40多岁的女老师过来开了门,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你就是新分配到我校的王莎莉老师吧?”我点着头说:“是。”
我的世外“柳”源她带我走进了学校,边走边说:“2014年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我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了幼儿园,配备了幼儿大型玩具,教室里更新配置了升降式课桌椅,配备了一体机。学校现在就需要你这样懂幼儿教育,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才。” 听着她的述说,我似懂非懂,但又多了几分自信。报到后,学校给我安排了宿舍,我就正式成了东柳小学的一名幼儿老师。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新鲜,校园内,校舍整齐,道路通畅,场地宽阔。通往办公室的主干道两旁,一块块的菜地内,芹菜长得郁郁葱葱,西红柿挨挨挤挤;一方方的花池有三角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各种花争奇斗艳。教室内,黄色的桌凳整齐闪亮,同学们盯着黑板上的一体机,脸上流露着喜悦与惊奇。幼儿们跟着我学唱歌,学跳舞,玩滑梯,那认真劲,那欢快劲,仿佛把我也带到了童年。孩子们还跟着我,在一体机上用画笔画出了我们的学校,画出了我们的家乡,我把他们稚嫩的作品传到利用互联网上,孩子们就更加欢呼雀跃了,我也体验到了当老师的乐趣。学校也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下,在政府“改薄”项目支持下,更加有有亮度,有温度。
闲暇之余,老师们收集来废旧轮胎,对它们进行了油漆,制作成了一个个色彩鲜明的花盆;学校的菜园子、花坛、活动场地也栽种了各种植物,使校园变成了家园、乐园。2017年,学生营养餐室正式建成,温馨的环境让人顿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干净的地板,洁白的墙面,暖心的标语,整洁的橱柜,崭新的餐桌……孩子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心地享受着营养餐,老师们在旁边周到地服务。家长在体验了学生的就餐环境和配套设施,个个竖起大拇指,直夸党的惠民政策好。
这一切变化,都让我这个90后乡村教师无比兴奋。乡村教学点因为全面“改薄”项目的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变成了现实,让乡村的教师倍感幸福,让乡村的孩子们有了梦想,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