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原序里有这样一段话: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奉劝世人,勿为西门庆之后车。戒之,戒之!
此书曲尽人间丑态,其亦先师不删郑卫之旨乎?不知者竟目为淫书,不惟不知作者之旨,并亦冤却流行者之心矣。特为白之。
三个人物的结局: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
两条线: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借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环绕而来的一条线是诸淫妇(这是用来描写丑婆、净婆)。
儒家君子认为,《金瓶梅》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但是语涉俚俗,气含脂粉。但也有借鉴的地方。
比如《金瓶梅》描写性场面,有人说很露骨。但是其实作者一直在收笔,也就是说,他动不动听觉、视觉、味觉交叉而写,比喻、诗句都拿来用。
摘取一段原文:
华池荡漾波纹乱,翠帏高卷秋云暗。才郎情动逞风流,美女心欢显手段。叭叭嗒嗒弄声响,砰砰啪啪成一片。滑滑腻腻怎停住,拦拦济济难存站。一个逆水撑船,将玉股摇;一个艄公把舵,将金莲摆。拖泥带水两情痴,带雨尤云都不辩。任它锦帐凤鸾交,不似兰汤鱼水战。
比如描写潘金莲:“一双玉腕绾复绾,两只金莲颠倒颠。”
观诗词,岂一个妙字可言!把一个俗的场景写得不俗,黄而不显,即文学描写,艺术之笔。
所以,这是可以在写作上值得借鉴的。如果你遇到写这种场面,能做到这几点,就是《金瓶梅》笔法,是文学。做不到,你就是苍老师的秘书,做实录的。
是笔法,意识上,你得认为你是文学描写。你心里不能老想着苍老师,写不好的。
闲话《金瓶梅》金瓶梅另一方面做得好就在于,对人心洞察,人性阴暗面的揭露。
初看此书时,感叹王婆设的圈套,从一到十,一点点看人心的变化。折射出来的不就是对人性的通透?!一条计谋就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此是因,也由此拉来了潘金莲舞台的帷幕。
观之人性,女子天性爱妒,金莲犹甚。嫁给西门庆之后,就要得到专宠,为这害死了李瓶儿的官哥儿。
为让李瓶儿衰宠,故意驯养一只白猫儿,红绢裹肉,令猫扑而挝食。为啥偏偏要这样驯养喂食呢,只为让雪狮子把官哥儿当作食物一样挝,撕咬。红娟,生肉——红緞衫,官哥儿。从此处就可看出金莲之妒,计谋之深沉。此金莲之奸,瓶儿之祸。从来祸福相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兮裙子。该来的,逃不掉。
李瓶儿临终的时候,悄悄向吴月娘哭诉了一段话:“娘到明日好生看养着,与他爹做个根蒂儿,休要似奴粗心,吃人暗算了。”就是这句话让潘金莲在西门庆死了之后,就被月娘赶出来了。为潘金莲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金瓶梅用一个大家庭的兴衰,揭露的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常态。揭露时代背景下的阴暗面,财富权力的背后,是一个个见不得光的交易。奢靡腐败,光鲜靓丽的影子下,藏着的是人性之丑陋。从小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封建统治下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常态。
这就是后人常说的,《红楼梦》学习《金瓶梅》笔法最重要的一点。毛泽东领袖也曾说过《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这本书可供学习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人物的形象描写,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潘金莲。
“但见他黑鬒鬒赛鸦鸰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紧揪揪、白鲜鲜、黑裀裀,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看兰陵笑笑生写的美人儿,妙不可言,画面感十足,就像活生生的人儿站在你的面前。
人物形象描写,在一个故事小说里,就是基础的描写。再深入就是如何刻画人物,让读者记忆深刻了。
要想写好一篇小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我的写作老师曾跟我们说过:故事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表现故事。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读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故事虽老套,但你可以让你的作品呈现出来是新颖的,具有吸引人。那么,这就考验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了。
反过来亦然,表达同一个观点,运用不一样的例子佐证,效果也大不相同。
我认为一个好作者,思维眼界都不局限的,心胸开阔,眼界放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格局,不被表面局限,更能突出隐藏的深层含义。
读书也是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这不是要你两者兼备,读万卷书就相当于行了万里路。没读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也是可以的,走的路多了,看到的风景和遇到的人就会更多,眼界也就打开了。如果两者都有,那就非常厉害了!
读书,我读的很慢,一字一句认真看完。并没有像拆书帮那样去读。且我比较喜欢看经典书籍,因为那些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留存下来的,值得阅读学习。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那必定是有很多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这也是我选择读古典书籍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本好书,读一遍知其大意,读两遍略懂其含义,读三遍窥其精华。书读百遍而不厌。
以前看书看小说,只注重故事情节好不好,不好的话就不会继续看下去。现在我不再注重故事是怎样的,更注重这个故事如何进行下去,作者怎样表现故事,人物的性格又是如何表现的,如何制造悬念、高潮迭起等。按照这个读法,所以我一个月才能看完一本书并不奇怪,你也不要跟我说学习拆书帮的阅读法。
读《金瓶梅》,我有个意见。就是,目的性太强。
比如,霸王别姬这出戏,就是为了乌江自刎设计的,有一定的因果思想。
人有七情,忧郁为甚。忧郁二字,是多数作者的本相,比如司马迁,比如曹雪芹,比如《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
所以,读书多体会一下下笔心情,就像你偶然写的抒情散文,肯定是有一定的个人因素在里面。也多思考一下作者写书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与作者达成思想共鸣。
闲话《金瓶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