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往往有缺陷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完美只存在幻想之中。然而,世人往往太过追求完美,患得患失,三千烦恼丝,斩不尽,长又生。这烦恼背后的根源,无非是欲望的驱使罢了,期望完美的阈值有多高,到头来失望的感觉就有多深。
观察一些高龄的老人,他们常常对年轻人的各种抱怨不以为然,常常教育我们,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历经过战乱,贫穷,饥饿,在那个动荡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吃饱饭,有衣穿就是最大的幸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社会状况远远超出老一辈的预期,因此他们特别容易感到幸福。比较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么一群幸福感满满的老前辈,有时候也有不满的地方:对于抱孙子有特别的执念。
由此可见,不完美也是种幸福,只是大部分身在此山中,跳不出自身的迷障。
2.幸福常来于缺陷
幸福常来于缺陷,这句话不是表面说的缺陷能给人带来幸福,其内生的逻辑在于,不过于追求完美,往往能得到幸福。具体一点就是,不要对追求完美的阈值拉的太满,后果得不偿失。它本质传达的是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追求过程的完美,但不可苛求结果的完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提高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个人觉得有必要从精神层面去塑造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所以,这种不过于追求完美的心态,放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它能指导人们正确的面对生活中各种遗憾,减少社会负面情绪的积累,有助于社会整体的心理健康。
3.缺憾也是种幸福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有句名言:“幸福始终充满着缺憾。”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生活本身就是美好和残缺的统一。我们追求完美,理应做出稍许妥协,接受不完美的结果。生活中有太多人被美好的追求反噬,频频爆出的海王为了嫁得更好,养备胎,脚踏多只船,被曝光社死,就是活生生的写照,欲求不满,必招致灾祸。
正如我们去博物馆观赏文物一样,是带着遗憾的心态去的,我们惊叹华丽花纹,精湛工艺同时,也默默接受了文物表面的污渍和裂纹,以及文物的残缺。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工艺精湛,然而是残缺的,但仍阻挡不了人们赞赏的目光。或许,这种看待文物的心态,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残缺何尝不是一种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