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的网民戾气太重
文/艾草青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暴力甚嚣尘上,隔一段时间就能够看到相关的报道。
明星因为角色定位被网友骂的事件屡见不鲜:《甄嬛传》中安陵容的扮演者在微博晒出女儿照片,却被网友诅咒其不得善终;《我的前半生》中扮演小三凌玲的吴越,被无数网友进行污言秽语地谩骂;《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饰演天后的周海媚,因为人物形象过于恶毒,网友对其感情上的遭遇幸灾乐祸。
这些因为演技高明而被咒骂的人何其无辜。在如今的社会,网络成为每一个心生恶意之人的保护伞。我从不觉得那些将角色上升到演员本人的人是入戏太深,分不清电视剧和现实。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他们并不蠢,只是真的坏。他们只不过是借着分不清网络和现实的接口,躲在网络背后肆意散发戾气,让别人承担自己的恶意。键盘侠们躲在网络背后说着无关痛痒的话,杀人于无形,却不用承担责任。
前段时间刚刚发生了一起新的网络暴力事件:四川德阳35岁的女医生安颖彦和丈夫去游泳,女医生被两名13岁的男孩冒犯后要求其道歉未果,女医生的丈夫出手将男孩安向水中,男生家长对女医生大打出手。该事件的视频被男孩一方家人剪辑过后放到网上,被有影响力的媒体转发,引起网络对女医生及其丈夫的攻击。导致女医生不堪压力,吞药自杀。不可不说:人言可畏。
古语有云:三人成虎。一件事无论真实与否,说得人多了,相信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事发之后,舆论一边倒指责女医生,让受害者承受更多的伤害。随着真相的水落石出,同一批网友又集中火力攻击传播不真实内容的爆料王和男生一家。然而又有何益处?无非是让爆料王和男生一家再一次承担起网络暴力,且不论他们是否罪有应得,却无论如何都换不回女医生的性命。
网络可以推动着事务发展,却也同样可以摧毁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
在如今的网络世界,因为信息过多,反而让人眼花缭乱。一个刻意被制造的虚假真相可能比真实的真相更容易被网友相信。
被群起而攻之的那个人,可能是受害者。当年姚晨和凌潇肃、董洁和潘粤明,当他们婚姻出现裂痕,女方占得先机引导舆论,网友一边倒攻击男方。直到多年之后,才终于水落石出,只可惜先入为主的观念太盛,不知如今尚有多少人依然只记得他们离婚事件都是男方的错。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今的真相太容易被制造,人们的注意力也太容易被分散。第一时间获得的资讯,没有人会想去深入了解是真是假。等到剧情反转的时候,大众的注意力早已经分散到其他事物之上。
大部分在网络上攻击他人的人,并不在意任何真相,只想借助网络的保护壳,发泄自己的情绪。
根据著名的替罪羊理论,当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或挫折制造者还击时,往往找一个替代者发泄。社会给个人带来的负面情绪,当一个人无法还击社会时,可能会将这种不满发泄在网络上,攻击无辜之人。一个人在外人面前可能温文尔雅,谈吐优雅,但在网络里却语言恶毒,肆意伤人。那个受到网络暴力侵害的人,就是大众对社会不满的替罪羊。人们不需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只需要他作为自己情绪发泄的出口。
如今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心中的戾气也在逐渐加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在网络上伤害别人的理由。发泄可以有很多途径,冥想、运动、唱歌、甚至撕纸,不是非要伤害别人才能够获得放松。将心比心,我们都不愿意网络暴力发生在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身上。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和谐,并不是一百个人说同样的话;和谐,是一百个人说不同的话之余,还能够相互尊重。
你可以不喜欢这个角色,甚至不喜欢这个演员,但就事论事,指出他/她演技或做人的问题,莫要上升到人身攻击。你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和观点,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立场,但不要出口伤人,辱骂他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毕竟谁也不知道网络暴力的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