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首日票房近4亿,超战狼三倍,豆瓣评分9分。由于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现实生活(其实在慢粒患者就是事故),许多看过的人感慨唏嘘;连日来,这部剧已经被各种公众号文章剧透刷屏不断,也引爆国人对重疾、医药、社保和商保的深度思考。
那天我在影院看到中段没忍住流下不少眼泪,以为自己有些脆弱,四顾左右,绝大多数观众和我差不多,影厅里一时之间抽泣之声此起彼伏,泪眼纷飞湿了大半场,不由得百感交集。
我相信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们动情的原因,不只为剧中人物的命运,也因为自己身边亲朋好友或熟识的人,就有正在服用格列卫,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精彩到震撼人心的文艺作品,基本上多数是源于生活的;《我不是药神》正是取材于现实,讲的是一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因为吃不起所谓真药(受专利保护),只好暗地里协助药贩子“代购”印度仿制药格列卫,结果导致“赔本也要帮他们”的程勇(徐峥饰演)被道德绑架,进而触犯法律被抓捕入狱……如果说这部作品还有高于生活的部分,那也不是演职人员表演本身,相反应该是向人们发出揪心之问有多少人正在苦等“药神”降临?
一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个什么鬼,有多少人正在被这个鬼纠缠?
白血病在很多人看来,俨然是一种“绝症”,频频见诸报端的白血病患者的故事,更让人谈虎色变。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皮书】:白血病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除了这主要的四种类型之外,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白血病如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等。我国的发病率为5.76/10万(根据非官方机构2014年的统计,在我国大陆地区,CML的发病率在成年人中不及十万分之一),在0-16岁的儿童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就是白血病。
目前白血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等。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白血病类型。例如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来说,化疗是中危、标危分型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于高危类型或者复发状况,就可能需要考虑移植。
因患者个人体质差别、病情进展、治疗反应、医院治疗方法和水平、护理水平、抗感染措施等的差别,即使同一种类型的白血病,其治疗方案和费用也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为了治愈白血病,基础研究科学家和医生们都在持续不断地努力,化疗、砷剂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越来越多治疗方案的出现,逐步提高着白血病的生存率。
二问:《我不是药神》中说的格列卫是个什么药,为啥有人不惜犯法去“代购”?
格列卫,确有其药,确有疗效。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格列卫医学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一种治疗慢粒白血病、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患等某些致命疾病效果最好的药品。
在上个世纪,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生病概率也不高,一旦谁家有人得了癌症,那就不是一家之事,而是能让十里八村都震惊,因为癌症那个时代几乎就等于是不治之症。在1990年代,人们对于癌症药物的研究是比较绝望的。美国有一位癌症研究专家就曾经开玩笑说:“人类对于癌症的研究史就是一部小鼠癌症的治愈史。”言下之意是说,很多药物在动物实验时的效果都很好,能够有效治愈动物身上的癌症,但是对人类癌症却完全无效。
万幸的是,有医学专家不服气,倾几代人无限努力,终于研发一种主要治疗CML的抗癌药物格列卫诞生。作为一种靶向用药,格列卫神奇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甚至对除CML之外的多种癌症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因此,格列卫已经被FDA批准用于十种不同癌症的治疗。甚至还有研究者报道,格列卫对于糖尿病也会产生一定的疗效。
问题也接踵而至,价格昂贵到常人根本承受不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叶盛撰文指出,格列卫诞生之初就身价不菲,在美国正常用药一年的费用是3万美元。然而到了2012年,正常用药一年的费用就已经达到了9.2万美元,给这个药品的研发方诺华公司带来了高达47亿美元的收入。一般美国人的年收入也就在几万美元左右,9.2万美元这样高的药费绝对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2013年,100多位癌症研究专家在著名学术期刊《血液》上发表了一封联名信,指责包括格列卫在内的新型抗癌药物价格畸高,到了病人负担不起的程度,已经可以说是“不人道”的行为。然而,学者们的呼吁显然不会被诺华公司听进去。据《华盛顿邮报》于2016年报道,当时格列卫一年用药量的批发价已经达到了12万美元,大概相当于80万元人民币。
三问:这么昂贵的药品,中低收入家庭患者如何消费得起?
自己没钱吃这种昂贵的药,难道还能眼睁睁等死不成?问题远比想象要严重得多,不仅仅是中国人,就连美国人也会因为买不起药而跑到印度去买仿制药。之所以能有如此盛况,是因为仿制药的生产在印度得到了国家法律的保护。但这个是要根据国情的,世界上并没有多少国家采取这种做法。
《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程勇,初衷是为了赚钱才去贩卖印度的那个仿制药。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贩卖和走私未经许可的药就是卖假药,属于违法行为,赚得第一桶金后立即金盆洗手,转行开工厂。事实也如他所愿,合法经营照样赚得盘满钵满。但是,一个人的经历是无法抹去的,尤其是粘上了感情与责任这类元素。程勇觉得赚钱多了更要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他回过头来重操旧业,哪怕阻力重重,也不惜花两千块钱买回来药,再以五百块钱去卖给那些可怜人。
但是,正如电影中“骗子张”有句台词说的: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如何才能解决穷病呢?我认为有两种途径,一种自然是未雨绸缪靠自己,但凡还有些力量,就一定要增买商业保险;因为保险是关键时刻的一种良药,能够让一个人不会因病致贫、甚至拖垮一个家庭。另一个办法就是靠政府、靠社会,可是这种等靠要的心态,实现起来却不易。
据说《我不是药神》的片名曾经三次更改才定下来。其中的“不”字,透着深深的无奈。实际上,“无奈”是药品相关的所有环节的共同状态。
药是用来救命的,但新药的研发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没有巨大的利润就吸引不来资本,就没有可能支持巨大的投入。扬州有家生物制药企业就遇到并且正在遭遇着类似的尴尬——周期太长,投入太大,新药迟迟不能上市,企业生存都有困难,何谈发展?巨大的利润必然是高药价的结果,这又与药物救人的本质相违背。这个怪圈该如何去破呢?
四问:现在都有哪些地方政府将格列卫纳入社保药品目录?
在希望的眼里,总是满含深情与憧憬!2009年年初,有位国家领导人在天津火车站偶遇一个去北京求医的白血病家庭,于是,白血病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国家性和地区性的政策中。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2012年11月卫生部下发的《卫生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在2013年2月底前,重点做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20种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工作,并提出要提高对这两个病种的新农合报销比例,现在已达到70%左右。在2012年,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
2013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将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和尼洛替尼胶囊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规定,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和尼洛替尼胶囊(达希纳)纳入门诊特定项目,按照乙类药品进行管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实际支付比例分别不低于医保结算价的75%和70%;其他地区采取的多是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结合,对学生和婴幼儿提高报销比率和支付限额。
2017年2月,格列卫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目录,支付范围为“限有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并有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检验证据”和“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纳入乙类目录后,格列卫报销比例达80%左右(各地市不同),将大大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应该得到公平对待。顺应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如今在我国,已经不少地方政府将适用格列卫的部分病症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虽说还不是全部,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让阳光穿透雾霾,普照大地,温暖人心。
":"Laptop with MDPI screen","type":"notebook","user-agent":"","capabilities":[],"screen":{"device-pixel-ratio":1,"vertical":{"width":800,"height":1280},"horizontal":{"width":1280,"height":800}},"modes":[{"title":"default","orientation":"horizontal","insets":{"left":0,"top":0,"right":0,"bottom":0}}],"show-by-default":true,"show":"Default"}]
网友评论